藝術,直抵心靈的生命教育

...

人類對心靈的探索與發現從來沒有間歇過,并創造出了異彩紛呈的精神形态,比如哲學、宗教、科學和藝術等。它們從不同角度叩問心靈,試圖找尋到人類自我認識的方便路徑。

其中,藝術屬于最靈動絢麗的一朵奇葩,它的精神氣質有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變化多端且智慧橫溢,充滿悖論且富有善意,能夠給人類心靈的思索帶來指引和慰藉。

藝術是人類心靈的自然表達,是心靈最富于詩意的語言形式,它以豐富的意象表現力把人類心靈一次次從理性主義構築的桎梏中解救出來,以一種狄奧尼索斯式的生命激情讴歌心靈的真實性,這也契合了生命教育的本義:喚醒心靈。

藝術即心靈的秩序

藝術是美的理念。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把世界分為兩個層面: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具有決定意義,所有的現象是對理念的模仿。藝術就是模仿,是對美的理念的一種現象反饋。但是,藝術對美的模仿并非像照鏡子一般,而是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具有豐富的創造性。這也正是為什麼藝術能夠引人入勝的原因,它不是生命現象的直白陳述,而是具有一定故事性和曲折性,而這樣的複雜性生态正是心靈的存在樣态,沒有一個人的心靈簡單如一條直線,而是以一種非線性的狀态進行表達。在這裡,藝術與心靈就完成了一種呼應,而模仿的本質就是尋找到和諧的律動。這種和諧就是内在秩序的表達。

藝術是審美實踐。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藝術就是這場發現之旅,真正打動心靈的美,不在美的“彼岸”,也不在美的“此岸”,而是如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所闡釋的生命美學一般,真正的藝術是一場心靈的辯證曆程,從此岸啟程,曆經磨難,到達精神的彼岸,最後帶着生命的啟示回歸此岸。任何的藝術創作過程無不如此。這個時候,才是美呈現的時刻,飽含生命的厚度和沉着,此時的藝術才真正成為心靈的眼睛,而眼前的生活才真正被賦予了美的意義。

雅與俗何以共賞?

環顧當今社會,藝術元素充斥着各個角落,怪誕藝術包裝下的娛樂綜藝,時尚超前的服裝設計,讓人費解的建築形式,嘩衆取寵的商業藝術等等;藝術表現形式光怪陸離,腦洞大開;藝術審美趣味在雅俗之間彷徨,下裡巴人和陽春白雪同台共唱;藝術品拍賣市場也一次次刷新紀錄,每每讓人大跌眼鏡,禁不住自問: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說過,藝術應該是給人生以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而不是給人生亮出虛無主義的冷冰冰的魔鬼的拳頭。當下的藝術境況,可謂是亂花漸入迷人眼。藝術很張狂,人也很迷惘,空有一場歡笑,最後落得個心頭兩茫茫。

可是,這個時代,同樣擁有着無數打動人心的藝術和藝術家,他們秉持人類良知和對人性的洞見,讓藝術真正回歸到喚醒心靈的使命中。真正能夠給心靈帶來啟示的是藝術本身的人文精神。正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說,藝術不是享樂、安慰或娛樂;藝術是一樁偉大的事業。藝術是人類生活中把人們的理性意識轉化為感情的一種工具。

藝術是一門學會真誠的功課

藝術,是一場直抵心靈的生命教育,而生命猶如一片原始森林,充滿着未知和迷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真誠面對生命的态度。何為真誠?生命如是。

藝術的世界裡不是線性單一的,正如生命的過程不是一直保持着連續性,在生命過程中,總會有所遭遇,這遭遇本身打斷了之前的“習以為常”,迫使我們必須做出調整,在生命的“斷裂”間進行接續,以一種藝術審美的精神面對生命中的“非連續性”。

 生活不會總是理所當然,而是處處透露着不可思議。就像藝術一般,總是在充滿悖論的情況下表達着心靈的張力,也是生命的活力。擁抱悖論,能夠讓我們不再固執于“自以為是”,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姿态面對生命的本來模樣。生命本就如此,它是一個複雜而充滿矛盾的現象,接納即是深刻理解。

 藝術具有撫慰心靈的功能,當心靈沉陷于無序、焦慮、恐懼、混沌和封閉中時,藝術能夠憑借自身的超越性力量和轉化性功能,使得生命走向有序、意義、安詳和包容的狀态。

此心安處是吾鄉

 法國哲學家薩特對藝術有過這樣的見解,隻有為了别人,才有藝術;隻有通過别人,才有藝術。藝術,不是一種孤芳自賞的雅趣,高冷而不近人情,而是有着一股入世的熱忱,融入到世間關系中去撫慰心靈、理解生命和關懷命運。

藝術具有治愈心靈的功能,古往今來,無數的藝術家借助藝術完成了對自身心靈的治愈,通過藝術來撫慰内心的創傷,憑借藝術獲得了心靈的安甯。藝術如春風化雨,治愈人類精神上的困苦,撫慰心靈深處的“不安”。

藝術具有教育的功能,它帶給人精神上的愉悅體驗,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德性修養。藝術對生命的教育價值,就在于培育并保有“安适坦然”的心境。

藝術對生命充滿敬畏。藝術的存在是對命運的禮贊,生命是短暫的,藝術卻可以永恒,其魅力在于把生命最純粹的精神得以提煉。人之心性,正是藝術安身之所,心安之處便是藝術的故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