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64章 無為無敗

處在國泰民安的國家裡,國君并不需要操心費力,國家就可以平穩運行,長治久安;國君具有高瞻遠矚的智慧,能做到未雨綢缪,對國家大事先做打算,因為事先預料到的事情很容易處理。

這就好比又薄又脆的冰很容易就會融解,微弱的火焰很容易被吹散一樣。

所以,要在事故還沒有醞釀成熟的時候就事先妥善地處理掉它,在動亂還沒有發生之前就除掉引起事端的各種隐患,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地保持天下太平。

每一棵合抱的大樹,也都是從細小的小樹苗一點點生長起來的;有九層高的大台子,也都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積起來的;千裡的路途,也都是要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如果違反了以上的規律,自以為是的人,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固執任性,不尊重這一規律的人也必然會失敗。

因此,聖人總會遵循大道的規律,從不妄為,所以就不會有失敗的經曆,他們不會固執于自己的意識認知,而是随時都以大道為依據,所以很少會讓自己受傷害。

普通人做事情,往往都會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就放棄了,因為不能堅持到最後,很多人的失敗就是這樣造成的。所以做事要保持始終如一的精神很重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有做不成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聖人懂得自然之道,所以他所追求的東西看起來都是與衆不同的,他們所做的事情也都是被衆人不看好的;他們認為很珍貴的東西,對于大衆來說卻是不值錢的;

他所學習的知識也不被衆人認可,因為那些學問被大衆認為都是愚笨的方法,衆人更喜歡那些可以用來賣弄聰明的知識,可以用來嘩衆取寵的技巧;聖人默默地修正着大衆們的認知,把合于大道的行為展示給衆人,用自己的言行證明着,隻有順應大道的規律,不去人為地破壞自然規律,人類才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才能實現萬物和諧,生生不息。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數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