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人生正當時:重塑自我的發展心理學》
【基本介紹】
《人生正當時:重塑自我的發展心理學》,作者【愛爾蘭】莫琳·加夫尼,譯者謝斯恒,人民郵電出版社·光塵文化2023年12月出版,19.1萬字。
作者是臨床心理學家、作家、演講家,在心理學領域研究超過30年,曾任都柏林大學教授。
本書以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為基礎,站在邁向成年中期的階梯上,分三部分先是展示了“人生全景”,接着回看了“後視鏡中的人生”,最後觀照了“前路迢迢”;共用了26個章節将人生從嬰兒時期直至老年時期的各個階段做了分節闡述,不僅探索了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和心理發展軌迹,而且描述了親密、自主、勝任這三種基本心理驅動力是如何在生命曆程的十大發展任務中發揮作用的。
【閱讀感受】
1.
作者勾勒出了人生曆程的十大發展任務。
全新生命曆程的十大發展任務
在作者看來,人生的各個階段并不像一摞按規定順序排列的箱子,更像是循環往複的一個周期。本書使用“階段”這一概念,正是出于“周期”的這種流動性和非線性。同樣,心理發展也非線性過程,而要經過一系列的過渡期、轉折以及轉變期。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這麼一種說法:人有兩次誕生,第一次是從母親的腹中來到世間,第二次就是能夠在命運的各種變化起伏中學會做自己的父母、關愛和滋養自己。假如你為人父母,能幫助子女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成為獨立自主并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那麼你在原生家庭中受過的創傷往往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治愈。所以,養育孩子的過程也就是重新養育自己的過程。即便不曾養育孩子,我們也可以通過喚醒“内在父母”,來滋養和保護“内在小孩”。正因為如此,“重新養育自己”成為當下的一種新思潮。
2.
很喜歡作者關于親密、自主、勝任這三種需求的比喻:
“要想安心度過人生每個階段,親密關系帶給你的安慰與支持就像是一輛汽車,自主就是燃料,勝任則像一張路線圖或者導航系統,指引你高效地到達目的地。”
“親密、自主、勝任三種需求貫穿人生每個階段,卻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就像潮汐,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潮水湧動,你被牽引到一個又一個地方。然而,這些需求有時會讓你失去平衡:過度渴望親密,你就會溺水;過度追求自主,你就會被孤立,離岸邊越來越遠;過度追求勝任,你就會感到精疲力竭;如果放任自流,你就永遠也學不會遊泳,隻能在淺水區裡撲騰兩下。”
作者對這三種需求的深入解讀中,有一句話特别讓我觸動,“自主的對立面并不是依賴,而是受制于人”,追求自主這麼多年,好像忽然間一下被點醒了,真正理解懂得了内心的那份自主需求和渴望。
3.
“當你曆盡千帆,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你是否擁有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開篇這一問,問出了我心底的慌亂。特别是身處成年中期,是創造價值,還是停滞不前,原本就是一個關鍵節點的重大選擇。
作者說,人生中有3次關鍵的轉折。第一次轉折發生在2歲時,我們第一次産生生而為人的自我意識,能夠識别自己的身份,盡管這種身份深深根植于自己的家庭關系中。第二次轉折發生在青少年期,我們會經曆與之前類似但更為複雜的個性化過程,這是即将成年的預示。第三次轉折發生在成年中期,此時我們會重新評估個人身份,并對其做出調整,以便更好地迎接下半生。
成年中期作為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個階段,我們将結束所謂的人生第一旅程——那些在青少年期孕育,在20多歲時正式啟動的夢想和計劃;并且将開啟了人生第二旅程——思考下半生要做什麼。如果說人生上半程我們面對的更多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期待,那麼人生下半程,我們面對的更多來自自己的期待。
埃裡克森用了“繁衍感”這樣一個晦澀的詞語來描述成年中期獨特的發展任務。他說,人到成年中期,必須獲得繁衍感,避免産生停滞感。這裡的繁衍從狹義上來說就是生育并照顧孩子,但從廣義上來說,指的是創造或培育某些事物,通過投入時間和精力,對其加以精心照料,使其成為我們生命的存續和發展。
到了成年中期,更多了幾分時間流逝、時日無多的緊迫感,甚至開始感受到了一種生存威脅:大半輩子就這麼過去了,我要做些什麼,才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活過的痕迹呢?我将用接下來的時光來回答這個問題。
- 上一篇 内在探索:踏上“自知自明”之路
- 下一篇 百 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