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感悟
從我内心來講,很不想寫讀後感之類的東西。
一個從來沒讀過幾本書的人,肚子裡沒有二兩墨水。
看書的時候囫囵吞棗,抓不住主旨大意,隻關心細枝末節。
寫讀後感,更是在壓榨本就不多的腦細胞。
還是隻能怪自己,從小不愛看書,隻會考試。
為什麼要“逼”着自己寫這個呢?
實在沒啥寫了!
生活太無趣,也就這點兒能拿出來湊活寫篇周記。
還是個“拼盤”讀後感。
讀《軟瘾:終結那些竊取你時間、奪走你生活的強迫性習慣》後感:
我是被書名吸引着看了這本書。
人到中年,還是夢想着天上掉個大餡餅。
就想看看有沒有什麼速成之法,可以幫我瞬間成為一個自律王者。
結果是,看完此書後我依然和手機恩恩愛愛。
書隻是書,道理也隻是道理。
确定願景、制定計劃、尋求支持、及時調整,老生常談的方法。
如果還有什麼是讓我印象深刻的話,那就是作者的這個觀點:
做出你的核心決定。
“核心決定”——對我來說是個新的名詞,也是看完全書後留下的唯一記憶點。
它不像具體的計劃,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核心決定”有點像一束光,或者一個聲音。
你會向着光生長,聽着聲音前行。
比如我很喜歡作者列出的這個“核心決定”:
我很愛我自己,我是上帝獨一無二的禮物。
如果我決定要“愛我自己”,那我就要愛我的身體,愛我的靈魂。
我就可能不會再暴飲暴食,這是在傷害自己;
我也可能會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來豐富我的精神世界。
如果我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禮物”,那我就會感覺我值得擁有一切。
什麼不配得感、付出型人格,統統給我丢進垃圾桶粉碎。
我個人想法,做出核心決定比制定具體計劃更能提高内驅力。
依葫蘆畫瓢,我也做出了自己的核心決定:
我永遠愛我自己,我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
讀《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生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後感:
這本書會進入我的書單,主要是因為它短,特别适合年底趕讀書進度。
兩天就看完了,但看完後卻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後遺症”。
心裡酸溜溜的,為這些受傷的小天使們;
又有點被感動,為醫生、家長、社會的雙向奔赴。
總之五味雜陳。
讀此書,猶如漫步于冬日暖陽之下,寒風纏身卻心懷暖意。
這是台灣一名兒少精神科醫生根據臨床工作寫下的真實經曆。
她的文字很溫柔、很輕盈,孩子在她的筆下是遊魚、是飛鳥、是蝴蝶。
他們不過是沒有按照“所謂正常”的軌迹生長,更需要來自家庭的愛和社會的關注。
慶幸的是,
有這麼一群優秀的醫生們在堅持為孩子們奔走;
有不顧他人凝視願意帶着孩子進入診室的爸爸媽媽;
有堅守邊遠地區留守兒童的社會工作者們。
而不是當孩子需要幫助、呐喊求救時,用一句“想得太多”打發了事。
感謝謝醫生寫的這本書,讓我有機會了解這一門專業的醫學學科。
果然,不想當作家的學者不是好醫生。
謝醫生的專業能力、人文關懷、文學素養都讓我敬佩。
最後分享兩段謝醫生在文中結尾的祝語:
衷心期盼每個家庭都能夠平安,都能夠盡早找到相處、相愛的方式,别總是需要病痛和死亡來提醒,要去理解與珍惜,彼此能夠相處的每一天。
最後,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我們共同衷心地祝願着。
- 上一篇 發心至善 結果至美
- 下一篇 “三個突出”實現公務員管理者能力提升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