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故裡記遊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嚴複的故居有兩處,三坊七巷是他晚年住處,他的出生地在陽岐故居,并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和少年。嚴複是近代中國極具影響力的資産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翻譯作品頗多,尤以《天演論》廣為世人所知,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上午換乘兩輛公交,約一小時到了倉山區蓋山鎮陽岐站。村口豎有高大招牌,上書“嚴複故裡”。沿青石闆小路直行,至三岔路口,左側有一石橋,名“午橋”,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年),是宋朝僧尼戒圓師太募錢建造,東西走向,平闆樑式結構,四墩五孔,橋長約四十五米多,寬約三點八米,護欄刻有“古迹午橋”、“桂馥蘭香”、“尼戒圓募錢造”、“黃卅八娘題刻”等字樣,為北宋驿道古迹。民間傳聞,古迹午橋為北宋蔡襄所書,有待商榷。河水彙入烏龍江,水質清澈,兩岸垂蔭匝地,橋另一頭為集貿市場,村民沿河岸設攤,鄉村氣息濃厚。
陽岐由上岐和下岐兩個自然村組成,應該是按河道劃分的。村裡巷道整潔,家家戶戶都養植花草,祥和甯靜,世外桃源,亦不過如此。
按木牌路标指示,往右去嚴氏祠堂,約兩三百米。祠堂大門緊閉,大門兩邊招牌挂着數塊,牆上另有重修嚴氏祠堂迴廊碑記,其中說到嚴氏先人,可上溯到楚莊王子孫中的一支,又從楚莊王上溯其祖至颛顼氏,乃上古三皇五帝之一帝。于是想到了李唐,建立政權後,修族譜居然和老子扯上關系,恐怕這也是中國人修族譜的一大特色。
嚴氏先人早年從河南固始入閩,随王潮農民起義軍攻占閩地,因戰功晉秩朝議大夫,這是可信的。至于春秋楚莊王的子孫,那是發迹後修族譜的慣例,總要在曆史上找個顯赫人物做遠祖。其實後人隻知道《天演論》和嚴複,誰會關心他是不是楚莊王幾十代的子孫。
祠堂邊上有幼兒園,小朋友們在老師領舞下,各自發揮,手舞足蹈,天真爛漫,絲毫不顧音樂節拍,笑煞旁人也。
從嚴氏祠堂邊上向上走,可去尚書祖廟。巷路有坡度,緩步上行,路經一宋井,銘牌寫宋紹聖年間古井,甘冽清甜,旱不涸,澇不溢,真所謂“無波真古井,千古轱音響至今”也。
尚書祖廟在村外,三殿堂并列,中為尚書祖廟,右為毓麟宮,左為忠肅祠,計四進,規模宏偉。祖廟供奉抗元民族英雄陳文龍,明孝宗時,陳文龍正式列入諸神祠進行官方祭祀,以能保佑航運、漁民,又稱“水部尚書、鎮海王”,福州人稱陳文龍為“尚書公”。那福州市上下航也有尚書廟,在三通橋邊上,全名叫“敕封水部尚書”,上海城隍廟供奉的也是陳文龍。
在尚書祖廟裡瞻仰一番,遂又去嚴複故居。途中經過一小巷叫“幾道巷”,巷道逼仄,僅容倆人擦肩而過。從上往下走,兩側院牆磚土風化剝落,充滿歲月滄桑之感。
走到巷口,左側房子明顯齊整,青磚砌牆,頗有規制,當是嚴複故居到了。因為在以前,窮人是讀不起書的,所謂寒門子弟,不是指種田的農民,而是指破落地主,幾代沒有出舉人進士,沒有當官的門楣。
這嚴複故居也是鐵将軍把門,我一時也納悶了,庶莫這祠堂和故居是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的。許是節假日開一下門,應個景,平日裡關門大吉,省心省事。隻是苦了我等外省遊客,千山萬水而來,卻吃了閉門羹。郁悶歸郁悶,隻能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
- 上一篇 當親密關系破裂後,我為什麼會生氣、惡心,厭惡自己?
- 下一篇 魔的星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