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關戰鬥紀念碑

   

    1932年11月11日《西北文化日報》報道:中央派胡宗南、劉茂思、肖之楚、範石生等部緊跟尾追,務在消滅斯股逸匪。綏署楊主任以該匪西竄必至陝邊,遂派遣約一師以上兵力在商(南)、洛(南)、旬(陽)、白(河)一帶邊境,嚴密布防,準備截擊。

    11月11日至14日,紅四方面軍第10師、第11師、第12師、第73師及少共國際團共2萬餘人,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以及鄂豫皖蘇區中央局書記兼軍委主席張國濤的帶領下,由鄂豫皖根據地戰略轉移抵達陝西山陽縣漫川關以東地區雲嶺村、碾子坪,被國民黨軍楊虎城部3個團、胡宗南部5個師(第1師、第42師、第43師、第51師、第65師)4萬餘人包圍于雲嶺、碾子坪、康家坪、闆廟、萬福溝之間10餘裡的陡峭峽谷之中。另有數萬敵軍加緊趕來,妄圖将紅四方面軍一網打盡,胡宗南狂妄叫嚣“漫川關,就是紅四方面軍的墳墓。”

      漫川關,是湖北省和陝西省交界的一道重要關口。高山峻嶺,懸崖峭壁,坡陡路險。山中隻有一條崎岖的小路縱貫兩座山峰之中,“進了漫川關,恰似鬼門關,風吹石頭響,仰臉不見天”,此為進入陝南的必經之路,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

      面對如此險惡局勢,張國濤主張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徐向前堅決不同意,認為應集中力量、想盡辦法突圍,得到了陳昌浩等同志支持,最後決定趁東北方向敵人尚未集結到位,集中兵力實施突圍。徐向前後來說:“張國焘這個人一到叫勁的時候就稀松,也不懂軍事,往往瞎指揮。他提出化整為零,讓部隊分散打遊擊。這怎麼行呢?我說:這支部隊不能夠分散,在一塊兒才有辦法。我們好比一塊整肉,敵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切成小塊,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分散遊擊,要想盡辦法突圍。陳昌浩等同志支持我的意見,最後決定集中突圍。”

    時至寒冬,山區己是冰天雪地,部隊離開老根據地轉戰20多天,給養消耗殆盡,疲憊不堪,身着單衣,腳登草鞋,一雙雙腳闆裂口出血。徐向前将突圍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王樹聲的第73師和曠繼勳的第12師。第73師韓亮臣219團負責搶占龍山制高點,第12師許世友34團負責攻占漫川關以東的北山垭囗。夜幕降臨後,我軍對敵44師兩個旅的結合部發起強攻。韓亮臣219團向龍山發起攻擊,部隊剛沖上山頂,敵44師130旅也從背後爬至半山腰,離山頂隻有十幾米遠。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在山頂反複争奪,韓亮臣不幸中彈犧牲,219團副團長徐世奎接替指揮,終于奪得龍山制高點。許世友34團迅速向北山垭囗前進,在漫山關東北約20裡的張家莊占據有利高地阻擊敵人,陣地左側後面就是全軍賴以突圍的唯一通道。敵人以兩個旅的兵力輪番向34團瘋狂進攻,扔下數百具屍體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整個北山垭口牢牢控制在34團手中。219團和34團在龍山、北山垭囗的阻擊戰打了整整三天二夜,以犧牲2000多人的代價,為紅四方面軍打開“生命之門”,直到紅四方面軍主力全部經由通道脫離險境後才撤出陣地。許世友将軍後來在回憶錄中說:“張家莊阻擊戰從開始到結束,各級幹部不知更替了多少茬。一營營長最後是由營部一名号兵同志接替的。全營五六百人,戰鬥結束時,隻剩下80多人...但我團陣地一寸也沒丟。”

      此時,敵人開始組織反撲,企圖封閉突破口。胡宗南和肖之楚急令所部進至漫川關以北十餘裡的柳樹河,設置陣地,組成第二道阻擊陣地,企圖阻止紅軍向縱深發展。但緊随紅34團之後的紅219團馬上前出與增援之敵同時趕到了柳樹河,各自占領陣地,展開對射。紅219團在正面火力牽制的同時,迅速從兩翼向敵發起沖擊。敵人不辨虛實,狼狽後退。徐向前親臨指揮,要求紅34團和紅219團一定将敵阻擊于此,掩護主力部隊通過漫川關。敵人向紅軍阻擊陣地發起輪番攻擊,雙方的傷亡都較大。戰至13日黃昏,敵人終未突破紅軍的阻擊陣地。

      紅四方面軍連夜從漫川關西北面突出重圍迅速轉戰,許世友接到前方偵察員的報告:發現了一條穿越漫川關的險道,但道路很窄,隻能通行一個人,于是請示總指揮徐向前是否選擇這條路。徐向前當機立斷:從這條道穿過去。可是沒走多遠,前邊又傳來報告:“路越走越窄,馭炮的馬也難以通過!”為了迅速脫離險地,盡快擺脫可能尾追的敵人,徐向前又果斷地命令道:“馭馬和炮全部扔掉,不得有誤,繼續前進,時間就是生命,就是軍隊。”笨重的裝備和馬匹全部扔掉了,部隊輕裝跑步前進。淩晨,方面軍大部隊越過了漫川關,又頂風冒雪翻越海拔1600米的茶壺嶺,接近了竹林關。駐紮敵守軍雖然有兩個團,但并無戒備。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紅軍會如此迅速地趕到。徐向前指揮紅軍一舉攻占了竹林關,進入商縣以西的楊冢斜。随後又翻越秦嶺,渡過漢水,經漢中入四川,開辟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多年以後,徐向前元帥在其回憶錄《曆史的回顧》當中說:“當時,敵衆我寡,地勢險惡,就剩下機關槍能交叉射擊到的那麼個囗子可以突圍,的确到了危險至極的境地...。漫川關突圍,是關系我軍生死存亡的一仗。許世友那個團立了大功,219團打得也不錯。幸虧敵人剛到,合圍圈不夠嚴密,我軍決心果斷,行動迅速,利用夜間突圍奏效,否則,後果将不堪設想。”漫川關戰鬥紀念碑位于陝西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