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絕句》想到的……

...

釣魚城“護國門”

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譽、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觀看康震老師視頻講解《夏日絕句》那一刻進入我視野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出生于書香門第。

李清照的詩留存的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婉約詞迥然不同的詞風,下面就來感受一下她的詩吧。

                    夏日絕句

                  宋·李 清 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五言古絕句,借古諷今(諷刺朝廷不作為,也鞭撻了自己丈夫趙明誠不齒苟顔)、抒發悲憤之情。前兩句與葉挺“囚歌”中的“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有異曲同工之妙,因字裡行間張揚着氣節,沒有奴顔媚骨的詩句讓本人折服、欽佩。

...

釣魚城城牆

縱觀中國曆史,甯死不屈“生要站着生,死要站着死”的人傑為數不少。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軍攻入南宋據守的四川,連破20城。四川大門洞開,夔門岌岌可危。憲宗九年(1259年)2月,蒙哥汗下達進攻命令,正式打響釣魚城大戰。

合州釣魚城,今蜀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雖是彈丸之地,但在合州知州主将王堅,守将張珏的率領下,釣魚城軍民不懼強敵,誓死不屈,頑強奮戰,堅守了長達36之久。這就是舉世聞名、改寫世界曆史的經典之戰“釣魚城之戰”。

為啥說釣魚城之戰改變了世界曆史呢?翻開13世紀的這段世界曆史就不難發現,成吉思汗帶着他的鐵騎神話般的橫掃整了個亞歐大陸。歐洲人驚呼蒙古軍隊為“上帝之鞭”。

當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當上大汗時,蒙古帝國已經消滅了40多個國家,橫掃了歐亞兩個大洲。蒙哥汗在蕩平歐洲之後,就把目光瞄準了南宋這塊硬骨頭,這次,他親自帶領蒙古主力部隊,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就把戰場推到了合州釣魚城(今重慶合川的釣魚城)。

對于常勝将軍蒙哥汗,在他看來弱不禁風的宋人怎麼可能擋得住這一代天驕的傳人呢?蒙哥汗下令釣魚城不拿下絕不東進,違令者——斬。盡管蒙古主力大軍的多次進攻都無法攻破釣魚城,氣急敗壞的蒙哥汗就親自出馬到釣魚城督戰。可蒙哥汗做夢都沒有想到,釣魚城不但沒有被他功下,卻成了他的噩夢“命歸西天”之時。

蒙哥汗戰死在釣魚城這塊彈丸之地,無疑重創了蒙古軍隊的銳氣,也給了蒙古軍隊沉重的打擊,被歐洲人譽為的“上帝之鞭”折鞭在釣魚城。據《元史》本傳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領戰死于釣魚城下,由此可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因為大汗蒙哥的死亡,蒙古幾位大佬便回軍争奪汗位,内部矛盾激化,加之多位将領戰死。嚴重挫敗了蒙古軍隊的銳氣和戰鬥力,也緩解了歐亞戰場局面。

釣魚城一直被宋軍堅守,直至南宋滅亡後在忽必烈答應不傷害城中百姓的前提下,宋軍才開城投降,32名守城将領全部拔劍自刎壯烈殉國。

釣魚城之戰,是中國人“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範例,是中國軍事鬥争名存青史的垂範,是可歌可泣發人深省的悲壯之舉,是中國人有擔當的所為,是值得稱頌和效仿的氣節典範!

值此,我要為祖輩頌上一首七言絕句詩:

            七絕·正骨歌

三十六載腥風血,甯舍頭顱不下膝。

蕩氣回腸存傲骨,名垂萬古鬼神啼。

...

曆史豐碑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