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其分的孤獨

人是喜歡尋找因果和意義的動物,我們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和事物的聯系和因果。

如果我們感到很煩,但又不知道為什麼而煩,我們就會拼命的尋找答案,直到有一個理由能夠讓我們滿意和平靜。

比如曆史上那些遭遇冤假錯案的人,他們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甯願用一生去換取一份公正的裁決。

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答案。有些事,也許窮極我們的一生也找不出答案。

那麼沒有尋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就失去了意義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找意義的這個過程。

今天聽了胡慎之《恰如其分的孤獨》這本書,作者是關系心理學家,曾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名心理學家之一。

二十多年前,他曾經極度封閉自己,并患上了抑郁症,差點兒毀滅自己。

作者說,改善與别人的關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接納自己。要接受我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可以犯錯,也可以改錯,我不必完美,更不必事事圓滿。當我們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恰如其分的孤獨,并且在這種孤獨中去欣賞和接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學會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對待世界和周圍的人。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成熟長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始終像個嬰兒一樣,被動的期待着外在的世界去适應他,滿足他。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感到憤怒,充滿抱怨。

而一個人真正成熟長大,最重要的特征是不再将一切歸因于外界,而是聚焦内心,思考哪些能夠改變,哪些無法改變,去接受和順應人生的一切變化,讓自己活出真實的狀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