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裡的牆》擺脫受害者模式,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我,獲得幸福人生

...

有一個小男孩,他天生沒有四肢,隻有左側臀部以下有一個帶着兩個腳趾頭的小“腳”。出生時,他的媽媽哭了、爸爸哭了、連助産士都哭了。這樣一個孩子,以後将怎樣面對人生?那個時候,他的媽媽甚至都不想多看他一眼。

但是後來,他的父母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因為他們愛他原本的樣子,不在乎别人的議論。

當小男孩問媽媽:“我為什麼和别的孩子不一樣?”時,他的媽媽告訴他:“因為上帝喜歡你!上帝喜歡一個孩子,就會吻他一下,他太喜歡你了,就吻了你很多下,所以吻掉了你的手、腳、胳膊和腿……”

這個小男孩相信了媽媽說的話,他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他利用左側臀部下方那個隻有兩個腳趾的小腳和頭部,學會了寫字、操作電腦、刷牙、梳頭、操作電動輪椅、遊泳等常人能做的事情,并讀完大學、出版暢銷書、全世界巡回演講。而且,他還娶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生了可愛的孩子。說到這,大家也許知道了,他就是尼克·胡哲。

每次聽到他的故事,我都會禁不住留下眼淚。是的,人生道路上有無數的溝溝坎坎,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同樣一件事,我們的心智模式不同,結果就大相徑庭。

尼克·胡哲接受了原本不完美的自己,卻收獲了完美的人生。我們又有多少人跨不過自己心中的那道坎,錯失了人生的幸福?

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發現自己的思維局限,并打破局限,走向更加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内容吧。我将分三部分給大家講解。第一部分什麼是思維裡的牆?,第二部分是成功的人都具備什麼樣的心智模式?,第三部分是失敗的人具有什麼心智模式?如何拆掉思維裡的牆,獲得人生快樂?

第一部分:什麼是思維裡的牆?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思維裡的牆?

思維裡的牆其實就是心智模式的局限。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千差萬别,這種差别限制了我們的視野,作者形象地将它比喻為一堵牆。

大家都聽過這個熟悉的故事吧。一個鞋廠老闆派兩個業務員去一個小島上考察商機。A回來說:“這個小島上的人從來都不穿鞋,鞋在這裡肯定賣不出去。”B回來說:“這個小島上的人從來都不穿鞋,鞋在這肯定會賣得很好。”兩個人都看到了島上的人不穿鞋,但是判斷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個人已有的心智模式不同。

心智模式其實就是一套我們大腦内部的程序,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我們采取什麼行動的思維模式。

就拿上面例子中的兩個業務員來說,兩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都是這個小島上的人從來不穿鞋,A認為島上的人從來不穿鞋,肯定不會買鞋,隻有穿鞋的人才有不斷買鞋的需求。

B認為島上的人從來不穿鞋,也許是他們沒穿過鞋,不知道穿鞋的好處。如果好好宣傳,引導他們嘗試,鞋在這肯定會賣得很好。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真正限制我們的不是現實世界中能夠觸摸到的牆,而是思維裡看不見的牆,也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另外,作者還談到了導緻了心智模式差異的3個原因: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和推理歸納,在這裡就不展開講解了。

說完了思維裡的牆其實就是心智模式的局限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部分:成功的人都具備什麼樣的心智模式?

人生中,經常有難以抉擇的時刻。就拿找工作來說吧,每一個畢業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畢業後找工作選北上廣,還是家鄉小城市?每天都去面試,到底選哪個公司?選A吧,又怕後面有更好的B。不選A吧,又怕A就是最好的,後面一個不如一個。我們來看看成功的人如何選擇?

小北來自4線小城市,在北京一所重點大學讀書,大三結束,即将畢業,也和大家一樣面臨着艱難的抉擇。

回家鄉小城市,可以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水平在當地也還不錯,生活比較安逸,但是,失去了大城市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挑戰以及不斷學習提高的動力和機會。選擇大城市,卻要面臨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等問題。

面對兩難,小北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參考了父母和周圍人的建議,最後他聽從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最想要的大城市的視野、機會和挑戰,然後毫不猶豫地做出選擇。

接下來,他要面臨選哪個公司的問題。他利用大三暑假,去自己想要發展的行業裡比較不錯的公司實習,然後利用實習機會嘗試、觀察、積累經驗。他通過訪談部門經理,弄清楚領導對新員工的要求,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裡,然後,根據時間和自身條件盡力補上自己的短闆。

大四找工作時,小北根據往年情況,預估今年招聘公司數量。前三分之一的招聘公司他隻作為樣本,觀察各公司用人要求以及薪資水平,定位哪種公司和自己匹配。然後,在後三分之二的公司招聘時,隻要有一個滿足自己的定位,就果斷簽約,這就是最科學的解決方法。

這也是本書作者所說的成功的人,在職業選擇上有目标感,不盲目聽從别人的建議,能夠努力去尋找自己内心基線的含義。

所以說,當你踏入一個未知領域時,先不要急着做選擇,給自己一段時間去嘗試、去觀察,看看在這個領域當中,什麼樣的選擇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調整你的預期,設定一個你能接受的标準,這個标準就是基線。這也是成功人士具備的心智模式。

第三部分:失敗的人具有什麼心智模式?如何拆掉思維裡的牆,獲得人生快樂?

作者認為,人生無法收獲快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直沒有擺脫受害者模式。什麼是受害者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把失敗歸結為外因,從不考慮自己的問題。

以前公司的同事小王就是這樣的心智模式,他畢業兩年換了好幾個公司,而且每次都是公司辭退他。但是,經曆這麼多次,他從沒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公司領導太挑剔、同事勾心鬥角、不好相處等等,成天義憤填膺。

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作者告訴我們,要收獲成功人生,獲得真正快樂,一定要擺脫這種模式,進入掌控者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面對不公、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能夠不抱怨、不推诿、不妥協,努力解決問題,掌控自己的人生。隻有這樣,才能夠走向真正的成功和快樂。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小北,他最終選擇的公司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公司,但是,卻是和自己能力、期望最匹配的,是經過自己認真評估選擇的,是最理性和科學的。

說到這兒呢,這本書的内容基本已經講完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說了什麼是思維裡的牆?思維裡的牆就是心智模式的局限,作者形象地将它比喻為一堵牆;其次,我們說了成功人的心智模式:在職業選擇上有目标感,不盲目聽從别人的建議,能夠努力尋找自己内心的基線;最後,我們說了失敗的人具有受害者的心智模式,就是把失敗歸結為外因。隻有擺脫這個模式,進入掌控者模式,才能夠努力解決問題,走向真正的成功和快樂。

以上就是《拆掉思維裡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這本書的主要内容,期待大家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這個方法,收獲成功和快樂的人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