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出自《道德經》第45章,意思是說:成大事看似有缺陷,但不影響其作用;很充足看似像起伏,但不缺乏其作用;
傑作都有缺陷,但不影響精彩;大業都有不足,但不影響宏偉;分清事物的主次位,看懂情況的大小面;理解量變質變的道理;學會抓大放小的方法。研究要看主體,評估要看主流;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噎廢食,觀人要看優點,看事要看價值,不要因點失面;不要因線失體,瑕不掩瑜,疵不遮芒。智者很客觀,很無為和很不欲;看大面,看主流和看整體,重視核心價值,重視關鍵作用和重視基本意義,愚人很主觀,很有為和很貪婪,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和找茬尋釁;挑毛病,抓細節和揪尾巴,以點帶面,以瑕掩玉和以疵斷人。
大成若缺的思想是倡導人們發揮優勢,原諒缺陷,完成大業,寬容錯誤的觀念;采取專業化,尖端化和職業化的方法,培養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産生獨特的價值;這是社會分工的需要,也是相互合作的要素,更是互助共赢的方法。
追求完美,無暇和全對的觀念聽起了很美好,很理想和很滿意,實際上很低級,很庸俗和很笨拙,而且造就獨立和孤立的情形,破壞了協作的要素,助長了自立的訴求,減少了共赢的機會,增加了對抗的可能。大而全的系統必然臃腫,笨拙和腐朽;小而全的組織通常自立,獨立和孤立。隻有農耕文化強大大一統,全控制和都擁有,而這些觀念,願望和理想都和當今時代格格不入,處處不和了。
- 上一篇 妍的煩心事
- 下一篇 如何理解亞裡士多德哲學思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