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二字為何是牛字旁?
我們知道,犧牲一詞,
有舍棄的含義,
比如犧牲利益。
也有為正義事業舍生命的含義,
比如為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犧牲。
那犧牲這個詞,
是怎樣的由來呢?
犧牲一詞,早見于
《周禮·地官司徒·封人均人》:
“凡祭祀,共其犧牲”
《左傳·莊公十年》也提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犧牲,本指古時祭祀用的牲畜。
參考《辭海》第七版:
色純者稱為“犧”,
體全者稱為“牲”。
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祭品,
這也是為何,
犧牲二字為牛字旁。
參考《說文解字》:
牲,牛完全也。
牲,本指全牛,
後來用于泛指家畜。
所以也就有牲口,牲畜,
畜生(也作畜牲)這樣的詞。
注:
畜,也讀作xù
有動詞飼養,保存之意,
比如畜牧業,養精蓄銳,
儲蓄,積蓄。
也讀作chù,
可指人飼養的禽獸,
比如六畜,家畜。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