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各種“作”怎麼辦

孩子各種“作”怎麼辦?

在家對孩子好好說話,在外面可沒有人像父母這樣對他好好說話,一點小事都會過不去了。

這是大部分父母的擔心,所以最後的處理方式還是繼續用着,講道理,小懲罰,揍一頓之類的方式。因為孩子各種作,揍一頓馬上見效,各種配合。所以還是這些方法有效果。

這也是常見的解決行為的直線思路方式。問題行為出現,用手段解決掉就行。

我們做父母的也就在這些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各種雞毛蒜皮的事中去做着救火員的事。如果我們把每一次孩子出現的作的行為看成是一次教會孩子正确處理情緒的機會呢?那我們會怎樣的行為呢?

這也是開頭那個擔憂的另一種思考角度。如果我們把表達孩子感受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當成是在言傳身教的教會孩子遇到情緒事件後如何正确處理事件呢?

我家妹妹正處在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會去摸去玩甚至去咬的階段。每次哥哥看到就會特别急切的阻止:唉!不能這樣,要打。然後把東西搶過來。然後妹妹就會哭着告狀說:哥哥,打。這是常見的二寶家的矛盾。

哥哥的這種處理方式就是跟我們大人學來的,每次哥哥有個什麼不妥的行為的時候,爸爸也會很急切的去阻止外加訓一頓。

其實爸爸是擔心孩子受傷。擔心這種行為影響孩子的以後,總之就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的愛和保護引起的的各種擔心顧慮中做出的反射性行為。

大人不會表達自己的擔心害怕,也發現不了孩子因為有自己的傷心,失望,生氣而做出來的不妥當的行為。那麼孩子自然用語言表達不了自己的傷心失望和生氣,也隻會用情緒帶來的條件反射的行為表達。

每當哥哥很急的搶妹妹東西,然後妹妹哭的時候,我會跟哥哥說:别急,你是怕妹妹弄壞你的東西是嗎?(你是怕妹妹受傷是嗎?)有沒有不把妹妹弄哭的方式? 然後跟妹妹說:你想看看這個東西是什麼是吧!哥哥一下就搶走了對吧!好傷心哒!(妹妹還隻會說幾個字,所以幫妹妹描述一遍場景。在全腦教養裡面說,這是一種療愈創傷的方式)。這個東西是哥哥的,哥哥怕弄壞了,我們還給哥哥吧?我們玩别的。(我們常見的處理方式是隻說後面勸說講道理的這一句,而少了前面的說出感受)

當然這種處理方式隻能在大人情緒還好,耐得下性子的時候可以做得出來。很多時候,我們也是被孩子的行為控制,會火冒三丈,隻想發洩出來。哪怕過後自己會後悔罵了娃或訓了娃。

這種時候其實不是娃的問題,是我們和自己斷了鍊接,我們的内在有或許是輕松,或許是休息或許是别的什麼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明明自己想放松一下,喝杯茶 看個小說,睡個覺的。偏偏得先來處理孩子的事情,而偏偏孩子還各種不配合。又或者是我希望我家的娃學會懂禮貌,懂禮節,懂進退的。這樣我們會放心以後娃将來在社會上混得開。偏偏在外面他各種作,各種任性,各種非要我們會定性為“自私”的行為。一下戳中了我們的擔心。我們的内心被各種擔心延伸的可怕情景占滿了。

那我們如果能發現自己的内心的這些各樣的情緒需要,我們也就能明白我此刻是在教孩子還是在發洩自己。也會明白什麼時候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什麼時候處理孩子的事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