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值得》好句子摘抄

《人間值得》,(日)中村恒子創作、奧田弘美筆錄。

第1章:工作是為了什麼
01 “為了錢而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錢而工作,并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

02 在思考“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試着挑戰一下

不那樣的話,人就會止步不前。當你放下那些讓你感覺混亂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試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心裡就會順其自然地坦率接受。

這樣,你就會積極應對工作,工作的成果往往也會令人滿意。在這種狀态下工作,心情肯定也會很輕松。
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着“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

飲食足以溫飽,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實這樣的生活剛剛好。在此基礎上,如果有人對我的工作感到滿意,我會很高興。以這樣的心态面對漫漫人生,也許才是至關重要的。

03 即使你不喜歡工作,也沒有關系,盡可能去做總比瞎想強

結婚之後,總覺得“必須堅持工作”,我一直都是這樣的心态。就這樣日複一日地度過了數十年,工作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後,我也依然堅持工作。即便在家,我也不閑着。

如果你能遇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再好不過。但這種情況就像買彩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斷工作着,或許哪一天就會遇到一份讓你喜歡的工作……帶着這樣的心态,工作中莫名的壓力和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是不是去行動總比思慮強?行動才是促進工作的良藥。這樣你就不會被不必要的雜念所困擾,自然地認為挫折與麻煩“隻不過是偶然發生的事情”。如此這般,如果能在工作中體會到愉悅與歡喜,那就更美妙了。

比如大掃除或洗衣服,很少有人喜歡去做,但這與“為了生活”有什麼區别呢?工作也是一樣。即使是旅行遊玩,開始感覺快樂,反複多次就會逐漸疲憊,刺激感很快就會令人乏味。

過多的“空閑”,有時會帶來負面影響,“适當忙碌”的狀态反而更好。上了年紀後,我認為工作就像做飯、掃地一樣,是自然而然的習慣。

04 工作的去留自己決定,别人無從幹涉

最關鍵的是自己的身體。如果自己的身體或精神狀況出了問題,讓家人感到不安,自己也會心存憂慮。如果工作讓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那一定要果斷離開,毫不猶豫。

雖然說“功到自然成”,但萬事都應以身心健康為前提。如果覺得“這個工作對自己沒有益處”,或者“已經不能忍受了”,那麼幹脆離開。在身心受傷之前,一定要果斷下定決心。我并不提倡過度工作,甚至過勞死。公司不過是“别人賺錢的工具”,如果這個工具緊緊地束縛住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或家人的幸福,那麼逃離也無妨。一旦決定“逃離”,你應該自信地離開。

人與人之間, 或許會在某時某刻結緣、重逢,所以要盡可能地交代清楚,盡量不給人添麻煩。此外,在離開之前,最好先确保找到“下一份工作”。有的人會在辭職之後再找工作,在我看來這樣有點危險。當然,如果非常着急的話另當别論。

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最重要的是“自己主動做出抉擇”,然後要為自己決定的結果負責。在我看來,不應該是“因為眼前的工作糟糕,才導緻自己如此”,而是應該自覺地“通過自己努力主動改變眼前的工作,活出自我”。

習慣遇事不抱怨,依靠自己解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能想辦法解決。我十分支持自己做決定,并且明智地離開。這不是别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就由自己決定吧。

第2章: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

05 “必須要幸福”,不這樣想的話才會幸福,放下人生多餘的行囊

隻想“必須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在我看來,幸福與不幸福的說法,并無太大意義。

無論你做什麼,隻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如果以“别人做什麼,我也必須那樣做”,一定會變得辛苦。“必須這樣做”,就像人生不必要的行囊。

如果自己沒有喜歡且向往的人生,而以别人的人生作為标準,身上背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沉,隻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簡而言之,過于強調“應該如此”而拼命努力,多半是因為欲望過高。此外,欲望過高的本質,或是“想被人稱贊自己努力上進真厲害”,或是“因為一直努力着,你還想做更好的事”,等等。然而,一旦被别人的價值觀所束縛,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欲望的怪圈中。

不管是金錢,還是生活方式,對自己來說适度便好。出人頭地的人生、沒有成功的人生,有孩子的人生、沒有孩子的人生,如果隻去和别人比較,那永遠沒有正确答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把重要的事情作為中心,然後一步一步積極行動。

不需要誇張幸福的價值,歡喜來臨時就滿心歡喜,如果頭腦中出現一些所謂“必須”要做的事,不妨毫不猶豫地說:“不要做”。人生,就是這樣周而複始。

06 不強求改變别人,不如把心力放在“自己如何才能快樂生活”

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裡心情愉快地度過”,我覺得這才是應該考慮的關鍵。

說得更清楚一些,改變他人是不可能的。雖說不是100%不可能,但隻是稍微做了些努力,就不要指望别人的想法和行動會發生改變。

用盡千方百計,耗費幾年或幾十年想要改變他人,隻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要是有這些精力或想法,倒不如做一些切合實際的事情。

想改變别人的性格或行為,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還是自己想方設法地創造快樂比較重要。至于對方,不要讓他們成為你思想上的負擔就好。

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裡心情愉快地度過”,我覺得這才是應該考慮的關鍵。

07 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強迫他人,自己和對方都很痛苦

被人際關系困擾的人不在少數,無論何時請你記住:無論走到哪裡,我們始終隻是一個人。這句話也适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所以不可能永遠朝着同一個目标生活。

盡管如此,我也不認為親近的人會一直幫助自己。人與人之間,要學會放手,保持适度的距離。

另外,人際關系是無法預測的。人與人之間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而結緣,也會因一些小事分離。人會快速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由于時間或距離的原因不能見面,緣分也會漸漸變淺。這就是人際關系。

即使你十分疼愛的孩子,他(她)長大之後也會獨立,開啟自己的人生。

這是父母的使命,也是孩子的使命,這就是人生。因此,在别人的行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時,我希望你不要感到孤獨或傷心。“情”這個東西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會讓你對别人産生期待、執着,讓你在關系中變得“自私”。

“來則歡喜,去則放手”,這對彼此來說是最輕松的。當然,我并不是主張不要和别人建立信賴的關系,不交朋友,自己孤獨地過一生。想與他人親近的時候就親近,想聯系時就自由地聯系,想聽别人說話就聽,想要信賴的人就信賴……如此這般便好。

如果意識到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就不會對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這樣想的話,你瞬間就會感覺輕松,不會被不必要的事情束縛,率性地活着,就像自己想做的那樣,不害怕自己過真正的生活。這樣做的結果是,你反而能與自己想要結交的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08 不要認為别人的給予理所當然,感謝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我的秘訣是什麼呢?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但我覺得最根本的是,人不要有太多的期望。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隻要是别人給予的東西,自己就應該感謝對方”。如果以這樣的心态和别人相處,人際關系就不可能出現大的問題。

09 尊重别人,别人也會尊重你

我通常會這樣說:“很抱歉在你忙碌的時候打擾你,不知你現在是否方便?”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有禮貌地詢問對方。

這樣就可以用“能不能幫忙”“覺得怎麼樣”來詢問對方的意見或想法,然後一起商量決定。所謂人心就是如此,看似複雜,其實也很簡單。這和年齡、身份等無關。

如何營造輕松快樂的人際關系呢?盡量不要讓對方懷有不滿情緒。不滿情緒日積月累,最終會在言行與态度之間表現出來。越是覺得不滿,你越會覺得對方惹人心煩。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消除對别人的不滿呢?其實我已經提到過很多次,就是不要期望太多。“這個人的話應該……”或“這個職場應該……”,其實都是自己一廂情願或者幻想出來的,所以剛開始就不要期待過多。

如果你想讓對方尊重自己,自己當然先要尊重對方。道理雖然簡單,但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己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工作環境得以改善,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10 機會源于偶然,如果有人助力,就順勢而為

就我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好的轉機來臨,是很多人不可思議地在背後幫助了我。

總想着得失,那麼就會覺得勉強自己,甚至産生心結。與其如此,還不如率性而為,跟随心的決定。是不是覺得有點心潮澎湃?是不是不隻是有打算,還想試着做做看?

當你這樣問自己并得到肯定回答後,那麼就去抓住機會。把握好這次轉機,下次新的機會還會等着你。無論多大年紀,我都覺得這是不變的道理。給我機會的,任何時候都是人。

第3章:恰到好處的人際關系

11 如果有人傾聽你的煩惱,就能讓你感到輕松

心靈的溝通,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與對方平等的位置上,傾聽對方的内心世界。即使你不能給出建議,沒有提供令人豁然開朗的方法,就是簡簡單單設身處地地傾聽,對方也會輕松許多。當然,所謂設身處地,不等同于過度同情。

在認真傾聽的過程中,可以給出“啊,原來如此呀”“真不容易呀”之類的回應。如果過度共情隻會更麻煩,隻有讓對方感到“大家都不容易”才是恰到好處的。

換句話說,沒有藥物能100%解決心裡的煩惱,别人的建議也是一樣,不能徹底解決你的煩惱。隻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斷掙紮着尋找答案,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但有時候一個人面對真的很難。

順便說一句,傾聽别人的故事也要替别人保守秘密,不要随意吐露出去。這是做人的義氣。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關系,你可以暴露自己的弱點,安心地互相傾訴,這是心靈治愈的關鍵。

12 不要小氣,接受小小的請求,讓微小的善意流轉

不要吝啬你小小的熱情,而是盡可能地去做。你給對方帶去快樂,你們的關系也會更好。這樣一來,當你需要别人幫忙的時候,别人也會很樂意地伸出援手。

我認為這就是人際關系。當然,自己确實不方便的時候,你可以用“不好意思”來回絕,如果空閑時,你也可以主動問一下“我能不能幫上忙”。這些小小的善意可以改善職場環境和人際關系。或許,這是我多年來受人尊重的主要原因。

請不忘記,人和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的關系。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際關系中的摩擦就會很少。

13 争執之後先道歉才是勝者,如果一遇事就發飙,你将無法立足

當你說了過分的話導緻對方不愉快,無論對方是患者還是同事,自己先向對方表示歉意。一般來說,職場同事之間越是不愉快,相處起來越會感覺不舒服。

比如“之前對不起呀”,或者“是我不對”等等,如果有些問題不統一,我就會先打招呼再表示歉意,這樣對方就不會那麼生氣。

我會盡量抛棄“我才了不起”的想法,這樣的話自己感到輕松,周圍人也輕松。

14 交朋友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通過權衡得失來交往是不可取的

當你想要“遵從内心而活”,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會被外在多餘事情所困擾。

能與“心地善良的人”親密交往,是非常難得的事。在我看來,人際關系如同河流,我遇到的很多善良、快樂的人彙聚在我的生命中。對我而言,能夠與這些人相處,是我人生無盡的寶藏。

15 和那個人該交往還是遠離,不要急于尋找答案,調整心理的距離感就夠了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傷,意識到“這個人原來是這樣”,那就改變與之相處的距離。

如果覺得“這個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們交往也不會太深入吧”,這時不妨試着拉開心理距離,具體做法就是“不要過多投入”。在很多時候,不要處處在意别人的臉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适度糊塗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當然,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老病死另當别論,人生的一切選擇,最終都是以為自己負責的态度來決定。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際關系,隻要能對自己信任的人說說真心話,傾訴心事就好了。

16 就算一個人設計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會照着做,因此,人生沒必要詳細計劃

命運就是與人的關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個人突然出現帶給你某些東西。特别是改變人生的重要轉機,會在某時某刻突然降臨。

我之所以說與人交往不要權衡利弊,原因就在于此。沒有必要勉強與不想交往的人交往,而且實在不想與之接近,就保持适當的心理距離。

當你想到“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沒有得到回報”,也許對待别人就會變得苛刻。歸根結底,人還是不能欺騙内心。如果不斷地迷失自己,又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多餘的負擔,順利的事情也會變得不順利。傾聽别人的意見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聽從。

第4章:讓心歸于平靜

17 對未來擔心也沒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嗎?我隻關心眼前的事

總是在意未來的事情,殊不知未來可能不會讓你如願以償。我認為,隻要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
不要忽視你面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務也好,不管怎樣都不能讓眼前的生活過得淩亂落魄。對我們來說,當下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的擔心,更多是做完這些事後不知道該幹什麼。

18 痛苦會成為今後重要的經驗,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費

人生總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有些事能靠自己解決,而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人畢竟是偉大的,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環境,都有可能堅定地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後順其自然地走下去。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痛苦的經曆可以擴展人的本性,就像肌肉可以鍛煉、拉伸一樣。如果今後有了痛苦的體驗,這也可能是學習“新事物、新看法”的重要時機。原本,人就是一種強大的生物。有時候看似一切歸零,實際上也可能是新的起點。

等事情過後,仿佛“鳳凰涅槃”般重生,你就會覺得“以前的苦惱簡直不值一提”,或者感到“自己怎麼一下子變厲害了”。在這樣的過程中,人生會變得更輕松。不管怎麼說,大多數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隻能笑着走下去。

即使遇到困難,隻要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保持身體健康,堅持努力,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所有的經曆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有這種真切的感受,在關鍵時刻就會更努力工作。

19 接連發生不順的時候,也不要停下腳步,停下來就無法前進

如果總也不順利,那麼你就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不順”不隻會光顧你的人生,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會經曆不順。這時,我們不妨學着練習“逆境中的生存之道”。

首先,我的建議是不要停下現在的腳步。在逆境中,比起大幹一場的努力,慢慢調整更切合實際。

如果用盡全力相當于100分,那麼這時候隻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轉機。當你感到“不順”的時候,你要意識到“這隻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或第二個不順”,不順的事在人生中經常會遇到。

20 晚上好好睡覺,确有急事時快速處理,其他一概不管

保持心平氣和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工作時間以外,不考慮工作上的事”。

21 “沒有自信”并非壞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險的

所謂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點點取得進步。比如,考試順利、工作出色等,這些都是在日積月累中一點點逐漸獲得的。人的一生都處在變化之中。一段時間内可能順風順水自信滿滿,但幾年後也許會遭遇一些困難,讓你覺得“為什麼這麼不順利”。人生就是這樣。自信絕非一成不變的,我們隻能在某一段時間或某一領域經曆它。

對于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對于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不要勉強。對于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你也許不擅長,那掌握到最低程度就可以。

世界處于不斷變化中,能做的事不必說,不能做的事随時都有可能産生。

遇到不懂的事,就說“我不懂,麻煩你了,請教教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說“我不明白,請你告訴我,我會學習”。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說“我做不了,請告訴我如何做”。這種坦率的做法,才能使生活簡單化。因此,沒有必要過于自卑。

面對沒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誠坦率。這對于獲得平靜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

22 從悲傷或打擊中走出來,要依靠“日藥”而非建議

痛苦與傷心,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活着,肯定會經曆苦難。人生中精神飽滿的時光非常有限,不要過多地停留在過去的陰影中。

23 人很難不與他人比較,即便健康有活力的人,未必沒有煩惱

不要認為“非比不可”,而是在認識到“比較往往是無奈之舉”的基礎上,讓自己清晰地認知到“不比較也可以”。衆所周知,無論看起來條件多麼優越的人,無論多麼優秀的人,他也會有自己的苦悶和煩惱。
和别人比較讓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實在毫無意義,這隻會消耗你的精力。

24 不得不努力的時刻,一定會到來。所以,如果不是這樣的時候,就無須太過努力

不要事事都想咬緊牙關挺過去,隻要抱着“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複一日地堅持積累。隻有這樣,你才能在事情“有點麻煩,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依靠健康的狀态,在關鍵時候做出正确判斷。

在我看來,人在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的狀态下,接受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亦然。所以,在身心疲憊時,盡量不要給自己增加額外的負擔。

沒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和平時代,很多人因睡眠不足或極端飲食而引發健康問題。其實,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調整身心,這才是一切的源泉。好吃的東西适量吃,飯食、蔬菜、酒也要适量。隻有把握好适量這個度,“還想吃”“還想喝”的欲求就會降低。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第一,工作其次。

第5章: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25 工作質量不完美沒關系,調整思路也可以,關鍵是不要中途放棄

不完美也是可以的。每個人都有不能對别人訴說的事情。因此,請放棄“希望萬事都朝理想方向發展”的想法,轉換思維,思考“如何做才能推進事情順利進行”。

當我琢磨自己能做什麼時,發現可以嘗試“兩者都不放棄”,即家庭與事業兼顧。

與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斷,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堅持下去。制定一條界線,确定“超過這條線就可以”,就會努力進取以确保成績不低于這條線。這樣,即使中途出現問題也沒關系。切換成這樣的方式後,以後的生活就會變得很順利。

26 家庭和睦比什麼都重要,隻要守護它,其他都會慢慢變好

尤其是孩子的母親,如果母親的情緒不穩定,孩子的精神狀态就會受到影響。

我結婚後就有了孩子,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還是會為了孩子,把家庭和睦放在第一位。不要因為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而發生争執,而是讓家庭氛圍保持平和。家庭和睦不僅僅對孩子頗為重要,對父母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生病或走上歧途,父母心神不安,也就無法好好工作。父母的心情會擾亂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動反過來又會反彈給父母。

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如果能下定決心就一定會找到出路。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有多種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左右瞻顧,當“隻有一個選擇”的時候,反而會意外地突破現狀。如果你意識到人的強大,你的心情也許會輕松一點。

無論是孩子還是家庭,不要試圖追求完美,保持一種細水長流的态度,結果會更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其為設立高遠的理想不能實現而苦惱,不如平和歡笑地與孩子好好相處。即使父母給予不了孩子太多,孩子隻要感受到父母在竭盡全力用愛守護着他們,他們就會安心地努力進步。

27 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輕松忍耐的方法

大家不妨制定一個明确的目标:“在孩子的結婚儀式上,你們倆并肩而立緻辭,就還是夫妻。”确立了這樣的目标,那麼即使夫妻關系、家庭生活出現危機,也會有一種超越矛盾的勇氣,覺得這些都是“小問題”,或者“終會解決”。

生活如果沒有目标,就會變得懶散。一旦決定“今天這樣做”,生活一下子就會張弛有度。

人生常常需要忍受。如果能盡可能避免煩惱當然最好,但是有些問題由不得自己,所以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試圖“不再忍受”,而是思考“同樣的耐心,如何才能輕松一些”。同事之間可以建立良好的關系,一旦擁有這樣的關系,不僅可以緩解來自家庭的壓力,工作起來也會輕松許多。簡而言之,工作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我們的休息場所。我非常推薦大家和同事一起出去玩,你可以發現同事在工作之外的真性情,也可以與趣味相投的人成為好朋友。

28 所謂育兒,其實也是成長

一個人口頭上說什麼并不會有太大改變,如果不是他發自肺腑的話,就不足以影響到他的内心,也不足以改變他的行為。

育兒基本的原則是,對待大人和孩子一視同仁。有的人珍惜自己的人生所以不要孩子,有的人不想擔責任所以不帶下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認為培養他人是一種很好的經驗。

從一個剛生下來隻會哭泣的孩子,到一個人學會走路、說話、上學,然後經曆青春期長大成人。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比任何一部動漫或電影都令人感動。

育兒過程,就是讓自己越發優秀的成長過程。養育孩子,也是成長。

29 對于養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動

最關鍵的是,父母應該真心為孩子的幸福考慮,并付諸行動。這樣做,才能将愛傳遞給孩子。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盡可能以某種形式,讓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關心你”。如果你這樣做了,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靈手巧,也沒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時間,就盡量親自動手做飯;盡量多陪在孩子身邊,當他們想找你聊天的時候,認真傾聽;不要把孩子隻當作小孩子對待,多嘗試和他們一起思考,時不時問他們“你會怎麼做?

你是怎麼想的”之類的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日積月累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是真的為自己着想,而不是隻停留在形式上的關愛。無論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時間,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多少錢,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面子或社交,其實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來咨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發牢騷“孩子什麼也聽不進去”,或者孩子直接對他說“雖然你辛苦地為我做了很多事,但卻不是我想要的”,甚至還會出現“對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實,這些問題大部分是因為父母的真實目的已經被孩子看穿。

說得難聽一些,“這樣撫養孩子,孩子最後還認你嗎?”仔細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們生下他們,而是我們一廂情願地把他們生下來。如果忽視了這個前提,你就無法對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關愛,結果隻能适得其反。

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這樣最終才能活出自己。

30 不要阻礙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長就會停止

一個人終有長大獨立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大約在中學階段進入青春期,然後逐漸與父母分離,直到20歲左右開始自立。

工作也是一樣。新員工經過幾年的錘煉後,慢慢懂得以自己的節奏和能力開展工作,他們不再拘泥于領導說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具備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

可是,很多父母總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總是試圖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結婚後,還想插手孩子的生活。這種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很多時候會阻礙孩子自立。公司也是如此。對員工進行壓迫或者無微不至的指導,都會使員工疲憊不堪。

當然,如果孩子或者員工處于什麼都不會做的年齡或者階段,對他們細心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若在成長過程中總不放手,就會阻礙一個人的獨立和發展。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就要從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分離出來。

當孩子成人後,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離。父母如果有這樣的意識,就能順利地處理與孩子的分離,讓他步入獨立。

“孩子怎麼樣,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順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爾通過橋去看一看。不過,敲敲門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麼樣,孩子既然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貿然闖入。

相反,如果父母毫無顧慮地闖入已經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種矛盾就會産生。婆媳問題,尤其要注意。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當,但我充分地意識到“孩子的人生與自己人生的軌迹已經完全分離”,我們之間依靠一座“橋梁”溝通關系,而且不能頻繁登上這座橋。因此,我會在自己的生活、事業以及興趣中尋求充實感,而不是闖入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指手畫腳,我認為這才是讓自己快樂的源泉。

31 孤獨地死去非常好,擔心死亡的方式毫無意義

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死亡即生命的終結,至于死後的評價、虛榮以及其他情況,大可不必在意。死亡後,無論你是被稱贊,還是被評論,都與死人無關,因為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
在健康的時候,擔心孤獨地離開人世實在是白白浪費精力。

我唯一擔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滿針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髒複蘇按壓看起來似乎比骨折還要疼。因此,我經常叮囑長子:“絕對不要做延長壽命的搶救。如果發現我倒在地上,還有呼吸,就先放一會兒。如果那時候被送去醫院,醫院肯定會搶救。确定送到醫院後剛好能死,再叫救護車。”

任何事情有開始就會有結束。人隻要出生,就會面對死亡。不管是一個人離開,還是在醫院離開,我覺得能帶着尊嚴,安安穩穩地死去便足矣。擔心死亡來臨、提前做好計劃終究無濟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訴家人,其餘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可以。

第6章:簡單生活每一天

32 遇到困難時要想“沒關系,一定會有辦法的”

“因為所有的問題,我都可以解決。”與老師交流後,我第一次産生“自己的煩惱沒什麼大不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坷”的感覺,以及感到微妙的安心。

“總之,隻要活着,人生總會有辦法的。能吃飽,能睡好,有一份維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沒問題。即使有什麼不順心,也不要太在意。”

33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沖突、壓力就會減少

“每天努力地生活,拼命做好眼前的工作。至于出人頭地、享受奢侈人生之類的,完全沒有時間考慮。”她這樣自嘲地回顧自己的人生。老師幾乎不追求基本生活以外的任何東西。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迹”,老師很少邀請别人去玩,也基本上不多管閑事,在和我的長期交往中也是如此。但是,如果誰有煩惱找她傾訴,她絕對會不惜時間認真傾聽。她會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給人帶去溫暖和愛。

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實踐他人的人生,我們不需要追尋别人的腳步。

34 人際關系的秘密在于“距離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由于保持一定的距離,她對别人既沒有過多的執着和期待,也沒有過度的警戒。每個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如果隻關注好的方面和對方交往,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都會相處得很愉快。

但若過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此外,如果對别人索取太多,而最終未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難免會産生怒氣或失望的情緒。老師充分了解這一點,因此和誰都保持絕佳的距離。

越是對别人讨厭、反感,這些情緒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來,進而傳達給對方。

35 孤獨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獨的美妙,生活處處有樂趣

“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生活”。由于過于害怕孤獨,就會迎合别人,或者對别人妥協,從而使自己痛苦不已。若想人際關系變好,就更應該珍惜一個人的時光。也許,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36 事情不會馬上有結果,焦慮的時候心裡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過去和未來,而是珍惜當下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孩子自然能學會獨立。所以,父母應盡可能地以孩子的幸福為中心,把自己的事業發展放在次要位置,全力為孩子創造幸福。”人生的結果,不會馬上顯現。但是在每個瞬間,都有必須珍惜的事情。

對患者來說,能接待他們的醫生很多;但對孩子而言,母親隻有一個。

37 不求功成名就,隻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

沒有人100%為你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人整天都關注你。對此,自己下定決心的事,首先要充分重視,務必努力使其順利實現。無論如何,你都要主動思考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軌迹,沒有必要和他人比較。

人生的滿足感并非由别人決定,也絕不應該追求和别人同樣的生活。因此,請務必意識到“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隻有這樣,人才會活出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直被他人影響而疲憊不已,那麼就想想這句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