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成績的出色,孩子品格的底色更為重要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總誤以為分數和成績就是衡量一個孩子的全部。
實際上如果一個孩子生而為人,卻不會做人,那麼即便他成績再好又如何?學曆再高又如何?
到頭來,也不過是個無法被他人、社會所接納的高分怪物。
作者喬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一書中寫道:
“如果沒有共情,我們就無法相互尋求支持、鼓勵、溫存和愛。”
微博上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兒子英語成績很好,是班裡的英語課代表。
有一天,兒子突然悶悶不樂地向媽媽訴苦:“班主任老是讓我給同學講題,不僅耽誤我的學習時間,而且我教會他,他成績就超過我了。”
聽到這裡,媽媽心裡咯噔一聲。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平時的教育可能出了問題。
一直以來,自己都隻告訴孩子該如何成才,卻忘了教會他怎麼做人。
想到這裡,這位媽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兒子去鄉村支教。
讓兒子親眼看一看鄉村的小村,親自輔導那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孩子。
媽媽鄭重地對兒子說: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樣,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在祖國的偏遠角落,還有那麼多跟你一樣大的孩子,他們可能也想學好英語,但并沒有專業的英語老師去教他們。”
正是這次經曆,讓兒子開始改變。
後來當媽媽再一次問起兒子長大後想做什麼時,兒子回答道:
“我英語好,我想做一名外交官。同時我也想讓鄉村更多的孩子跟我一樣,都學好英語,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夢想。”
這一刻,媽媽欣慰極了。
相比考高分和上名校,我們更應該做的,其實是把孩子養成一個善良、真誠、有愛心的人。
因為才華隻是發動機,人品才是方向盤。
成績再優秀,人品惡劣也不會被委以重任;履曆再光輝,品行不端不會走得長遠。
- 上一篇 身體健康人生才有無限的可能
- 下一篇 出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