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你的都是好人
騙你的都是好人?看到這個标題是不是感覺有點懵?
“XXX那個騙子不得好死!!!”很多人在被騙以後是不是會這樣咬牙切齒?
不過,有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是發生在被騙以後,而被騙以前可不是這樣看人家的。
生活中,當我們得知XXX是騙子時,一早就會有防範的心理,多數情況下根本就不會去與之發生聯系,所以我們很難被騙子欺騙。
面對普通人,事業失敗者,形象不佳者,談吐一般者,借錢的可能性都很小,更何況投資金,投時間,投感情。
看到XXX呈現的:事業有成,風度翩翩,出入豪車,吃住高端,服飾高雅,談吐不凡,志向遠大,目标宏偉,談起項目:高大上、投資小、風險低、回報高,時間短,周期長,什麼冷靜、理性、邏輯統統抛到腦後,立刻心潮澎湃,寬衣解帶,掏卡掃碼……
記得有一年在香港B1公交上,一個湖南農村的老人向我問路,他是應同村的老鄉邀請來香港考察一個項目,說投資小、風險低、回報高,我問他平常他和那個同鄉交往多嗎?
他說平常交往不多,那個同鄉很早就離開村子在外面發展了。
我又問他如果項目那麼好,風險低、回報高,項目方為什麼不直接找銀行呢?為什麼會找到你這個和他們沒有任何親友關系的人呢?深圳、廣州這麼多有錢人不找,找你這個鄉下的人呢?按照你自己說的,那個同鄉平常和你來往不多,也沒有送過錢物給你啊。
他反應很快,明白了我說的意思,表示就不去了,一會原車返回。
事後被發現的騙子往往深谙人性,說的話,展示的形象無一不是奔着你的喜好而來,讓人麻痹,讓人大意,讓人信以為真。
生活中,也有一些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創業者、企業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向敗局,成為“失信人”,但這種和前面說的騙子有本質上的差别。從倫理上看,前者應該譴責而後者值得同情,但現實中人們對後者視乎有更多的惡意。
或許前者是主動被騙而後者是被動的吧。
不想被騙,就要提高認知,而且不要有非分的想法,所謂“無欲則剛”。
本來就是想租個商鋪,可又總想找個旺鋪;本來就是買個好用的産品,偏偏又想價格要低。
還有一個防騙的最好方法,就是用邏輯簡單地分析一下,如果不是随機抽簽,好東西怎麼會輪到你?
- 上一篇 “做别人喜歡的事情”
- 下一篇 畢業難,難于上青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