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讀《終生成長》([美]卡羅爾·德韋克)

...

        卡羅爾·德韋克的《終生成長》,是一本特别容易讀下去的書,整本書幾乎就是類比,貫穿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比分析,讀者幾乎不用咀嚼,高下自知。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一、我的一些理解和體會

      1.被故意掩蓋的副标題。不是矯情,出版商為了吸引眼球,将這本書的副标題在封面上故意體現的不突出。完整的書名應該翻譯成《終生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麼重要的信息被忽略,被斷章取義,目的不言而喻。

      2. 這本書告訴我什麼?作者寫了8章:思維模式;思維模式解析;關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人際關系:關于相處的思維模式;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改變思維模式。之所以列出來,是想說一下作者研究的範圍包括父母、老師、配偶、孩子、運動員、教練、同事、領導,各個層面。所舉的例子都是生活、工作中特别常見的人和事,特别的接地氣。因此,這本書讀起來沒有任何難度。

        這本書到底告訴我什麼?我想引用精神衛生學博士、書評人汪冰的評述:

        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決定你成長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的差異也許才是人生的分水嶺,比如,你更關心别人眼裡你是否聰明,還是怎麼才能變得更聰明?你想變得完美了再參加比賽,還是想在比賽中變得完美?成功往往是一時的,而成長才是一輩子的,況且沒有成長,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功。

        3.天賦與努力的解讀。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即使天才也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成功。他們欣賞天賦,但是更崇尚努力。作者舉喬丹的例子,“邁克爾·喬丹也一樣,他不是一個天才,而是最努力的運動員,可能在整個體育史上,他都是最努力的。”而喬丹也說,“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比某些身體上的優勢更強有力。我經常這麼說,我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

        在我知道的奮鬥故事中,音樂領域的傅聰、郎朗,體育運動員李甯、郎平、鄧亞萍,都是大量刻意練習的選手,他們都付出了不亞于他人的努力,都經曆了奮鬥和成長,并非天生就優于他人。

        他們都擁有一種秉性,并不認為自己很特殊,或者天生就應該赢。他們努力奮鬥,懂得在壓力下如何專注,而且在必要的時刻能夠超水平發揮。他們也會遇到挫折,就如中國女排,即使在比賽進展不順利,表現不夠好、情緒不太對的情況下,依然有取得勝利的能力。除了決心和意志力以外,他們平常就有成長型思維,努力拼搏、不言放棄、認可挫折、自我激勵、責任感,這些精神足夠撐得起内心的強大,絕非擁有天賦可以取代。

        4.育兒曆程中的一些彎路。作者用大量筆墨寫了教育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這些年我也深有體會,不管是《正面管教》,還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園丁與木匠》等等,在今天各種各樣的育兒書都會帶給我們一些正确的理念,然而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南轅北轍、漸行漸遠。

        現實教育中成績“至高無上”,老師用學習成績評判“好孩子”與“壞孩子”,家長不滿意,再給加作業、上補習班,惡性循環,嚴重損害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和表現。為了成績,孩子們甚至抄作業、作弊、欺騙,小小年紀就失衡了價值觀。上學已經不是為了學習知識,不是為了追随對科學的熱愛,甚至不是為了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隻是為了一個“高分”的标簽。

        大量重複的習題,充斥了孩子們的業餘時間,孩子們不再熱愛挑戰,享受過程,甚至不假思索、得過且過。學校用分數評判孩子,家長用加量的作業懲罰孩子,而在幫助孩子掌握方法、學會思考上關注不夠、陪伴不多,一個體系都在以最差的方法奢求最佳結果,不像畫餅充饑?不是南轅北轍?

        成長型思維應該怎麼做?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理想、信念,幫孩子樹立一個奮鬥目标,就像《銀河補習班》中父親馬皓文帶兒子馬飛去看航模、看星星,就像《神秘巨星》中母親娜吉瑪不遺餘力的支持女兒伊西亞的唱歌夢想,給孩子以成長空間,給孩子真心喜歡的東西以選擇權。學校裡老師要更關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教給孩子建立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學、學會獨立思考。孩子們的主要目标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不能當分數的奴隸,而是将它看作自己成長路上必須遇到的陽光雨露。一個孩子的成長特别不容易,走一些彎路也在所難免,父母、老師、孩子共同發力,那麼可能會避免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坑”和“洞”。

        5.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作者給出了答案,分四步走:接受,觀察,命名,教育。首先接受事實,然後觀察、思考是優勢還是劣勢,再給出感受和行動,最後學習反思,教育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其實這個模型比較好理解,也有代入感,容易接受。如果說舉個類同的例子,我覺得PDCA循環比較适合,P是計劃,D是執行,C是檢查,A是行動。隻要是持續改善,那麼這就是非常适用的工具。如果說能夠觸類旁通的話,那可能就是殊途同歸,就是異曲同工。

...

        6. 管理的核心是激發潛能。作者在書中闡述,“作為父母、老師和教練,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人發展潛能。”這句話再次刺激了我的神經,讓我突然感覺醍醐灌頂。這些年讀了一些管理類的書,但是對什麼是管理?一直迷惑不解,在此處的停頓思考中,我有了頓悟的感覺。

        怎麼管孩子?怎麼處好夫妻關系?怎麼和自己溝通?怎麼帶領下屬?這都是“管理”的範疇,但是怎麼管理,核心是什麼?此時此刻我豁然開朗——激發潛能。

        對待孩子,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帶領他用有趣的方法去了解新事物,并對其展開思考,探索知識,而不是得到高分。

        對待愛人,培養共同興趣,寬容尊重,在耳鬓厮磨中鍛煉彼此愛的能力。

        對待自己,主動積極,用滿腔熱情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業,淡泊名利,不問東西,堅持不懈,全力付出。不斷接受新挑戰、不斷學習新技能、敢于解決新難題,也樂于接受批評和反對意見。

        帶領下屬,積極為員工創造成長環境,激發員工活力與激情,挖掘員工潛能與才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願意用星星之火,燎原曠野。

        這樣理解管理與自我管理,實實在在的解開了我心中的結!也是我修得的成長型思維!

        二、有必要摘記的一些金句

        1.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是否提高自己。

        2.考試成績和對成就的評估隻會告訴你目前這個學生處在什麼位置,而不會告訴你将來他會達到什麼高度。

        3.我們不需要那麼頻繁的誇獎孩子。詢問孩子們努力的過程,并且表現出關注,同樣大有幫助。

        4.我們可以随心所欲地誇獎孩子們以成長為目标的努力過程——誇獎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成的成就。而且我們可以在和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于表示自己欣賞和贊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選擇。

        5.艾斯奎斯的格言是:“世上無捷徑。”柯林斯在教導學生時也重複了這一觀點:“在這裡沒有奇迹,我也不是什麼奇迹的創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從中間分開,我隻是愛你們這些學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們也會這麼做的。”

          三、我認為書中最好的案例

        一個父親的原話:“伊麗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對比賽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但是依然沒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沒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練習體操的時間都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這是你真心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要全身心的為此付出努力。”

        他同樣告訴伊麗莎白,如果她隻是想拿體操當個樂趣,那也沒有問題。但如果她想在比賽中有所成就,那麼就必須付出更多。P220

        四、特别用心的出版後記

        這是一段我看過很多書中,特别用心的一段後記,必須摘記下來。

        德韋克對固定型與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剖析。她認為,僅有專業技能和動力或許能讓我們取得暫時的成功,但無法幫助我們盡可能維持成功。而巅峰狀态的持續需要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一種不推崇智商或成功本身,而将關注點投放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态度上的長期的思考方法。無論是在商界、體壇、婚戀關系還是親子教養中,這種成長性思維模式都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我們面對失敗時的複原力,面對挑戰時的承受力,面對我們需要為之努力的事業時付出努力的多寡。這種思維模式标志着一種誠實的态度,因為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偶然得來的成功并不可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