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之精進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傑出并非一種天賦,而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為傑出人物的關鍵,在于刻意練習。
——安德斯·艾利克森
職場中有一種現象,優秀的員工一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有一兩項突出的工作能力、特長或成效;普通的員工的特點很大衆化,圈子内同事評價起來隻能說“人不錯啊”“态度好啊”,圈子外的同事會說“不熟悉”“不認識”。或許,這也是一種個人形象、品牌或人設。
普通的員工習慣現狀,優秀的員工會嘗試探索、突破。優不優秀,與平台、壓力和自我覺醒有關系。
職場中常會談論“有位才有為”和“有為才有位”兩個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動态的過程,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變化。一般情況下,公司業務能力較強的員工,是在這個崗位沉浸多年,熟能生巧且有資源的人,時間久了也漸漸成為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幹或管理者。就像修真小說裡面的富家子弟,資質普通但有良師、秘籍、丹藥,結果也還過得去。就像有人羨慕高位者,吐槽說:“讓我來當、我也會呀!”是的,當久了就習慣了,隻是成效不一而已,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
工作壓力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把人逼急了,像某康;也可能促成開花結果。有一位朋友,退伍後在一家公司當駕駛員,工作時間不固定且對前景并不看好,後來為了有更多自由時間帶二娃,他選擇到業務部門“靠業績說話”,一開始壓力很大,但這幾年做下來也漸漸熟悉并擅長起來,“年年難過年年過”,去年還被憑借業績被評為優秀,倘若仍舊開車,估計評個優秀業務經理給他,他也不敢接。“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了壓力。”有時候工作沒有壓力,允許躺平,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沒有退路,才有出路。”
從普通走向優秀的過程中,主觀因素挺重要的。沒有動機,能過且過;有了動機,才有爆發力。武俠小說裡,主角背負恩怨情仇刻苦訓練,無懼生死突破瓶頸練成神功,最後圓滿結局,是因為有了動機。我去新單位工作時,老領導就送我一句話:“要思考自己是否有被利用的價值。”我有危機感,所以很努力。當我們内心想去改變時,才會有刻意練習的動機,才會把注意力從刷短視頻轉移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上來。
刻意練習,就是對把注意力用在目标挑戰上,就是敢于走出舒适區,讓自己在不擅長的領域可以自信從容,這是一個不斷“專注、反饋、糾正”的過程。比如,有段時間我懷念青春,想“像少年啦飛馳”,就開始練習跑步,從一開始操場走路,到跑兩圈,然後跑四圈、六圈、八圈、十圈,長度和速度都相對不斷提升,特别能從中感受到練習的效果。再看身邊跑馬拉松的同事朋友圈,也是經常在練習,否則走路都挺難走完的。
其實,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當你刻意練習,普通人也會走向優秀。隻是很多人習慣了沒有目标,沒有思考,注意力被動性地用在了别的地方,主動性地使用少了罷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