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一條街,一座城
清晨五點半,牛街在蒸騰的熱氣中蘇醒。街東面的包子鋪已經排起了長隊,蒸籠掀開的瞬間,一團白霧裹挾着面香撲面而來。街對面的豆汁兒攤前,幾位老街坊正端着粗瓷碗,就着焦圈兒,吸溜着滾燙的豆汁兒。這是牛街最尋常的清晨,卻也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煙火畫卷。
牛街的煙火氣,是千年積澱的滋味。早在元代,這裡就是回民聚居地,一代代手藝人在此紮根,将美食技藝薪火相傳。洪記的醬牛肉,用的是祖傳的老湯,每天淩晨三點開始熬制,八角、桂皮的香氣在街巷間飄蕩;白記的年糕,遵循古法,糯米要泡足十二個時辰,蒸出來的年糕才能軟糯彈牙。這些老字号的門臉都不大,卻承載着幾代人的味覺記憶。
街邊的攤販們,是這條街最生動的注腳。賣糖葫蘆的老王,推着自行車在街角一站就是二十年,山楂要選懷柔的,糖要熬到恰到好處的琥珀色;炸糕攤的張大媽,總愛和熟客唠家常,油鍋裡的炸糕金黃酥脆,咬一口,豆沙餡兒甜得恰到好處。這些平凡的手藝人,用最樸實的堅守,延續着牛街的溫度。
牛街的熱鬧,不分晝夜。清晨是趕早的上班族,中午是慕名而來的食客,傍晚是放學的學生,深夜還有出租車司機來覓食。街角的燒烤攤前,西裝革履的白領和汗流浃背的工人并肩而坐;老字号門前,本地大爺和外地遊客排着同樣的隊。這裡沒有身份的界限,隻有對美食共同的虔誠。
暮色中的牛街,霓虹初上。各家店鋪的燈光次第亮起,照得整條街如同白晝。空氣中飄蕩着烤串的焦香、鹵煮的濃郁、糖炒栗子的甜膩,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味道。這是屬于牛街的煙火氣,更是屬于北京的人間至味。在這裡,一口美食,就是一段曆史;一種味道,就是一份鄉愁。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