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晨麗日桃花浦 珠簾翠帳鳳凰樓”
此典句出自[唐 ]上官儀的《詠畫障》:
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
蔡女菱歌移錦纜,燕姬春望上瓊鈎。
新妝漏影浮輕扇,冶袖飄香入淺流。
末滅行雨荊台下,自比淩波洛浦遊。
譯文:
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邊盛開着桃花,臨水聳立着一座鳳凰樓,樓上高挂珠簾翠帳,精緻豪華。下蔡的女子在水中移動着錦織的纜繩,唱着菱歌;燕地的女子在樓頭挂起玉色的簾鈎,眺望春景。桃花浦水裡浮動着剛剛打扮、手執輕扇的燕姬的倩影;淺淺的水面上飄散着從蔡女豔麗的衣袖裡發出的香氣。女子的神情,不亞于高陽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女子的妩媚,可以與遊于洛水中淩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注釋:
畫障:畫屏。也指如畫的自然景色。
荊台:古楚國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北。
淩波:喻美人步履輕盈,如乘碧波而行。
洛浦:洛水之濱;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賞析:
畫障,就是屏風。按本詩詩意看,上官儀所題詠的乃是仕女畫屏風。
首聯描寫畫面上人物活動的背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邊盛開着桃花,臨水聳立着一座鳳凰樓,樓上高挂珠簾翠帳,精緻豪華。
桃花浦,暗用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巧遇仙女的故事。傳說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至桃花溪,迷路,遇仙女,留住半年。
鳳凰樓,暗用秦穆公為愛女弄玉和蕭史建造鳳台的故事。傳說秦穆公時代,有蕭史善吹箫,能招緻孔雀、白鶴,秦穆公女兒弄玉喜愛他,嫁蕭史,教弄玉吹箫,數年,其箫聲引來鳳凰,停在屋上,秦穆公為他們建造了鳳凰台。
這兩句詩,連用二典,暗示畫面景物乃是仙境,畫中人物乃是仙女。
次聯“蔡女菱歌移錦纜,燕姬春望上瓊鈎”,蔡女,即下蔡(今安徽鳳台)的美女;燕姬,即燕地(今北京一帶)的美女。這兩句是說下蔡的美女在水中移動着錦織的纜繩,唱着菱歌;燕地的美女在樓頭挂起玉色的簾鈎,眺望春景。
詩句将麗質嬌美的仕女放在骀蕩的春景中作正面描寫,蔡女、燕姬分承首聯“桃花浦”、 “鳳凰樓”。
頸聯裡的“新妝漏影浮輕扇”句,應“燕姬春望”,是說桃花浦水裡浮動着剛剛打扮、手執輕扇的燕姬的倩影。
漏影,燕姬的身影在樓台的縫隙中倒影在水裡。“冶移飄香入淺流”句,應“蔡女菱歌”,是說淺淺的水面上飄散着從蔡女豔麗的衣移裡發出的香氣。
這兩句通過水面上“漏影”、“飄香”,從服飾這個側面,烘托出畫中美女的富貴華豔、婉媚冶麗。
最後二句用二則典故,分寫鳳凰樓頭和桃花浦裡美女的情态。“未減行雨荊台下”,說的是楚王遊于高唐,夢見一位婦女,自稱“巫山之女”,告辭的時候,對楚王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荊台,即楚地的高陽台,說畫面上樓頭美女的神情,不亞于高陽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
“自比淩波洛浦遊”,取自《洛神賦》描寫洛水女神“體迅飛凫,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是說畫面水浦裡美女的妩媚,可以與遊于洛水中淩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本詩借助于對偶、用典等詩歌描寫手法,表現了畫面上的人和景,别無其他特色,反映了我國早期題畫詩的一般水平。
- 上一篇 甲辰題照之35——賞民宅盆景口占小詩
- 下一篇 中國的脊梁 ——讀《中國蘑菇雲》有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