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零花錢的孩子有多快樂
一個寶媽說:女兒幼兒園大班,每周給30塊錢零花錢,有一天回來跟我說我們班的小朋友沒有一個人有零花錢,隻有我有,太開心啦。
有人的回憶卻是如此:小時候一分零花錢也沒有,跑腿買菜找零剩下的幾角錢也要上交給媽媽。事實上家裡不窮,在同齡人中甚至還算殷實。和小朋友一起去小賣部,他們買零食吃,我隻能眼巴巴地看着……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卻用一生治愈童年。
之于我,零花錢,承載了童年時的一些小确幸……
我出生的年代與現如今相比,誇張一點,可以說是天地之差。我家與鄰家比起來,尚算得上“富裕”。家裡孩子少,隻有倆女孩,不像鄰家三個、五個,甚至七個孩子的都有。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孩子能吃飽穿暖已是很美好的向往了,還談什麼零花錢,那時的“零花錢”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兒。
但我跟姐姐卻有零花錢,隻是我們那時尚不知這種錢稱之為“零花錢”。姐倆的零花錢大部分是從奶奶那兒得來的,少許部分來自于父親。奶奶給的零花錢是天天有,父親是偶爾給。奶奶每天給我和姐姐各五分錢,星期天或逢年過節是一毛錢,可惜那時星期六不算假日,每周的收入生生的少了五分錢。
那時的五分錢與今日的五分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六、七時年代,一分錢可以買到一顆糖,兩分錢可以買到一盒火柴,而五分錢則可以買到一個饅頭或一個火燒,還能買到一根冰棍。若是上角的錢,兩角錢可以買到一盒香煙,五角可以去飯店吃一碗面。若是上元,那就不得了了,可以買一斤肉、一斤蝦之類的了……
所以那時奶奶給的零花錢簡直讓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
我們那條胡同上下各有一家商店。胡同下端的那家商店屬于綜合性的店鋪,有賣日用品、衣服飾品、點心糖果的;胡同上端的那家商店是一家食品店,各種零食、糕點還有水果。
奶奶的零花錢讓我整個童年時代都是那兩家商店裡的常客,放到現如今,我可是那兩家商店妥妥的VIP客戶。
隔兩天,我就會去一趟這家或那家店。拿着一毛錢,一分錢買一塊水果糖,九分錢買一兩枇杷梗。
枇杷梗是山東的特色小食,因形似枇杷的梗子而得名。其色澤金黃,入口松脆。酥脆又香甜的枇杷梗是那個年代孩子們的最愛。
這種小食延續至今,幾家品牌食品公司都在生産,超市随處可見。之于我,卻沒有了從前的誘惑。
逢年過節零花錢積攢多的時候,就可以買牛奶糖、買貴重一點的糕點了
有時回想一下那時的情形也蠻可笑的:那麼個小東西,個子沒有櫃台高,舉着手裡兩個或幾個硬币,從營業員叔叔或阿姨手裡接過來一顆糖,一包點心,然後樂颠颠的在路上走着、吃着……
有時想着想着也會有淚水溢出……
小時候,我娘說我饞時,總會會多加一個字“懶”,所謂“又饞又懶”。所幸成年以後,我漸漸遠離“饞”與“懶”……
我娘也經常懷疑一母同胞的姐妹差距咋就這麼大?這種懷疑時至今日仍然存在,當然不是“饞”,不是“懶”的問題,而是“過日子”方面。
我姐從小就愛攢錢,奶奶、爸爸給的零花錢一分都不花,全都積攢起來。攢多了,我爸就用白紙将我姐的鋼镚卷起來,一卷一卷地收藏在她的抽屜裡。
有一次,我姐發現她抽屜裡的錢少了五分,立刻就開始嚎啕大哭,爸媽趕緊幫她翻遍抽屜找這個五分的鋼镚。我姐哭的那叫一個慘呀,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哭的手都抽筋了,哭的鄰居以為我家出大事了……
我姐的哭聲終止在爸媽終于在抽屜的角落找到了這枚五分的硬币,我姐的這場哭,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家人終身難忘……
事隔多年,我弱弱的說一句:那枚丢失的硬币是被我藏起來的。本意是想拿她的錢去買零食,小孩子膽小,不敢,先嘗試着藏起來,看看她知不知道,不知道的話再拿走。然想不到,我姐發現後如喪考妣……
不過這件事家人無一人知道。小時候害怕不敢說,長大時害羞不願說……
有句話說“三歲看老”,的确如此。我姐“過日子”過了半輩子,日子也被她過的盆滿缽滿,豐衣足食。
我娘說我“掙一個花兩個”,我爸說我“低收入高消費”,在他們眼裡,我生生成了個“敗家子”……
我覺得如今我也是越來越會過日子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狂熱購物、消費了……
不過我始終認為兒時那些花零花錢的日子是彌足珍貴的;讓我每每回望過去的時光,總有一種“太開心”了的感覺萦繞在身邊……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當這個孩子說出“太開心”的那一刻……
- 上一篇 傷感
- 下一篇 【原創】即賦七絕《紅塵·情感·愛歎》之五十 大雪·宵立·情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