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呆

人為什麼發呆呢?這個問題我以為很好回答,可是在詢問過很多人後,我産生了懷疑,如果知道自己發呆的願意,那應該不是真正的發呆吧。真正的發呆是什麼樣子呢?從幾個孩子那裡我貌似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讀書時候,寫作業的時候,甚至是吃飯的時候,莫名其妙的自己的腦袋開始放空,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如果必須說出來自己在做什麼的答案的話,應該是想遊戲,想自己喜歡的書籍,這些都是孩子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卻又沒辦法實現的東西,這種規律貌似可以延伸至其他人的身上,發呆也許是潛意識中在彌補自己内心的某種需求。


...

認真回想一下,好像自己沒有很多觀察别人或者自己的發呆時刻,但記憶中耳邊又總會想起“你不要發呆了”這種類似呵斥有類似提醒的話語。也許發呆是要有一個生存條件:獨自的空間。人在中文詞語解釋中,發呆是指對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屬于一種心理調節,偶爾發呆能夠有利于健康,甚至國家教育中心也在倡導每一個家庭每天給自己的孩子五分鐘的發呆時間。這個時間很有利于人類的大腦調節,不過大部分的人在發呆時候很容易超過這個限制。

遇到一個孩子,因為經常發呆,放空自己的思緒,明明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是在做時候不是很上心,因為防控大腦養成了習慣,導緻自己在任何的學習場合依舊是不能夠控制自己将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在具體的學習知識上,這種會直接導緻自己學習效率下降,很多内容無論是重複多少遍依舊不能夠有很清晰的印象,這種很不喜歡思考的習慣令他的學習逐漸下降。這種情況明顯是發呆已經成為生活學習中的慣性,依據人自身的生理特性,到十歲左右很容易開始喜歡上發呆,在十一二歲大概是五六年級的時候發呆的次數會增加,這種現象我自己觀察,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方面是随着年級的增加,學習任務無論是從質量上亦或是數量上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一些學生能夠很好的過度,但有一些學生會因為學習任務的繁重而産生逃避心理,這種心理導緻自身喜歡沉溺于幻想中的世界。在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成型的年級,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大腦進行有效率的學習。

其實不止是對孩子,對于大人來說,沉浸于一個幻想世界是很容易的,隻不過因為自身自制力以及對自己生活的控制力較強,所以才沒有很明顯的發呆。但是如果對自身做一個實驗,将自己沉醉在努力工作和學習的環境中,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而且也會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大腦中會閃現過各種的小思想,就像放燈片一樣将自己日常經常接觸的内容播放出來,這個過程雖然很快被自己中斷,但是在不由自主中便會浮現,雖然從時間的跨度中我們好像沒有孩子那麼長,但是從打斷思路的頻率中确實非常的大。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便知道成人世界中學習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煩心事和雜事太多,導緻自身所受影響力較大。

從我自己的角度,曾分析過自己如此的原因,一方面我很贊同一本書中所講:人做事是需要能量的,任何一個信息,哪怕他再無用,再短,隻要進入我們的視野,它也會消耗我們的能量,而我們自身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盡量的減少自己信息獲取量,說的白話一些是生活單調一些,便會讓我們能夠集中做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