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一萬年

一個人有錢,比如一個人今天掙了很多錢,那錢不是大風刮來,也不是大水飄來的,一定是他(她)做對了什麼事,一定是他(她)付出了什麼,要麼體力,要麼腦力,人的收入有時和人的認知有一定關系,有沒有發現這世界上的行業繁多?可是每個人做的事情卻不一樣,也決定了每個人的收入的狀況各不同。

有的人适合做這個,有的人适合做那個,人隻有找到符合自己天性的行業,才能夠發揮出真正的天賦,沒有人是一無是處的,那些無所事事或者自己覺得很失敗的人,其實并不是那樣的實際情況,可能是他(她)還沒有找到自己,或者他(她)沒有找到一條正确的路。想當老師的人,去做了營業員,适合寫作的人,去幹銷售了,有一定頭腦适合做老闆的人去做保安了,想一想這樣的結果會怎樣?

這些話并不是我講的,而是最近看到一本書上說的,當看到這些話的時候,也給我帶來深深的震撼之感,比如一個人不适合做保險,可是他(她)非要去做保險,結果怎麼樣?而能說會道适合做保險銷售的人竟然去做了文員。

比如一個人,他(她)喜歡幻想,喜歡寫作,看書,學習,可是卻非要讓去做不符合他(她)天性的事情,硬逼着去做不喜歡做的事,可是有時候卻又不得不勉強去做,結果會怎樣,可想而知,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找到自己,都在迷迷茫茫的模模糊糊中得過且過生活着過日子,不知道究竟為了什麼而活,活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這樣的局面是很可怕的,可是對某些人來講,找到自己的确很困難,因為他(她)根本就不明白,或者根本就沒有發現,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部電影,李安導演的那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當看到一個少年與一隻獅子相依為伴漂浮在海上的畫面時,突然有種感受,就好像是沒有任何方向的漂浮在海的中央,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海的中央》,對,就叫這個名字。

沒有人生方向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不知道到底去哪,到底該去哪,應該去哪,其實他原本應該朝南方去的,可是偏偏朝北方去了,當然,隻是舉了個例子,打個比方,某句話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如醍醐灌頂般直擊心靈:人隻有找到符合他(她)天性的事才能夠心甘情願的付出全部所有的熱情,并且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做下去,愉快且喜歡的堅持做下去,否則,那将是苟且偷生。

雖然最後這四個字可能描寫的不太恰當,“苟且偷生”,可能并不适合在這樣的情況下表達,但是還是想把這四個字打出來,一件事,如果将它當做生意來進行,可能會有點難度,有點困難,可能會相當的困難,因為前期可能需要有做好喝西北風的打算的那種心理準備,但是如果把它當做一種熱情來進行,一種喜好來投入,可能會比較容易一點。。。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