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

群友凡世煉心出題:《勤能補拙》。毫無疑問,這個觀點是對的。估計也沒人持反對意見。

上學那會兒,老師教學生勤奮,用的方法就是“勤能補拙”的理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仿佛你隻要勤奮努力,你就一定會成為天才。

能不能成為天才,我不知道,而且何為天才,我也不知道,标準似乎也不好劃分。我們之所以努力,無非是想成為比今天的自己更優秀的人。而勤奮一定會讓我們實現這個願望。

關于勤學的名言警句太多。華羅庚說,“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出于勤奮,是勤能補拙的最好檢驗。

世界上原本沒有蠢人,大多數人智商不相上下,當然IQ特别高的也有,不多。所以80%以上的人都差不多聰明。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智商差異不大,在人生道路上卻有着天然迥異的結果呢?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勤奮的人。

上學時,勤奮的人基本成績都好,不勤奮的人,就算是智商不低,也難得把成績搞上去。這就是勤奮與懶惰的差異。

你一定有那種印象,班上總會有一種人,平常不大與同學交流,沉默寡言,隻埋頭苦讀。你在心裡是不是有些瞧不起這種讀死書的人,覺得自己比人家聰明。可結果卻是人家成績比你好,你不服不行,單憑聰明是無法取勝的,勤能補拙即在如此。

就連在農村種莊稼也是一樣的道理。哪家莊稼種得好,不必問,一看就知道是勤勞的莊稼人,懶漢沒有能種好莊稼的。這個我是深有體會。我們有兩個鄰居,兩家挨着住的。一個呢,特别勤奮,一個呢,懶是出名了。可想而知,兩家的莊稼就是天壤之别。

那個懶惰的鄰居不解,為何自己的莊稼硬是長得不如鄰居的?一樣的種子,一樣的土地,長出的莊稼卻是各自不同。

所謂一樣,其實隻是表象。

種子是良種,就像人是一個聰明人,都有好基礎。撒進土地,遇上肥沃易生長的環境,才能長出好苗。勤勞的人,用心制造适宜的環境,翻土,澆水,施肥,治蟲等等,每一項都精心護理,好比養孩子樣伺候他的莊稼,勤勤懇懇的,一點也不敢怠慢。

在哪裡付出,在哪裡回報!

最近常常聽到一些老同事在報怨,新招的研究生趕不上本科生好用。沒有吃苦的精神,一到周末就找不到人,有問題還說不得,理由不堆,眼高手低,不願配合。

能考上研,學習能力,綜合素質自然都不低,為何在領導同事眼裡比不上本科生?無非是勤奮,任勞任怨上出現了差别。

勤奮的人,隻要能勝任崗位需求,學曆高低真不是關鍵,相反,學曆高,不勤奮,大家的認可度直接下降。這裡突顯了“勤能補拙”的道理。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勤奮可以彌補聰明的不足,但聰明卻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

成功的秘訣就是勤勤墾墾每一天,相信勤奮的力量,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點,你就一定會勝過昨天的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