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探索:自己有出路,關系才有出路……

圖文/喜悅

...


從我們在關系中體驗到煩惱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在尋求幫助了。“求助”是人的本能。

隻是最初,我們并不知道這個煩惱如何解決,單純地意味,隻要向人“訴說”以下,對方能夠給予安慰,給予某種物質層面的支持,那個煩惱就解決了。

很顯然,這樣的想法是“有效”的,也是“無效”的。有效,是因為它在那一刻,确實給自己提供了某種自己想要的支持——他人的理解,寬容,接納,甚至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同意自己的認知。

無效,是因為它隻在那一刻有效。類似的問題,重複的問題,還在繼續發生,而自己還要不停地尋找那個“求助”對象。

有時候是這個,有時候是那個,慢慢地發現,就連求助對象也幫助不了自己,甚至沒有人能夠幫助自己的時候(那個幫助很難,因為同一個圈層的人,認知幾乎上是一樣的),那個絕望感就升起了。

是的,低層次的“求助”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所謂的解決問題,也隻是眼前的困難和利益得到解決。

而當自己一直處于這樣的一個階段的時候,隻不過是重複一種舊有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并無法真正地提升自己,解散掉重複了上千次的煩惱與痛苦。

從别人的“同意”中,獲得自我價值感的人,最終也會被他人的認同而困住。

因為,自己隻想得到他人的認同,他人的同意,才确定自我的價值感。而當他人不認同,不同意,甚至反對的時候,就開始不知所措了,就找不到自己了。

而這樣的思維模式,就是在關系中呈現的,尤其是在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中,那個煩惱的主要來源是——我,沒有得到肯定,認同,我被反對了,我被批評了,我被否定了。

自己并沒有“看清”這一點,自己周圍的人也幾乎很少人能幫助自己“看清”這一點,并持續地“看清”這一點。有時候,偶爾會有人幫助自己“看清”這一點,自己也并不想去接受這個“方案”,因為自己隻想聽自己想聽的,隻想聽對于自我有利的。

當自我的那個“反向思維”模式尚未建立之前,也就是自己在不能“推翻”自己之前,很難去反觀自己,反省自己,去看見自己的頑固,任性、脆弱、以及給自己帶來煩惱和混亂的思維模式。

自己沒有出路,關系也注定沒有出路。不是換了關系,換了因緣,那個出路就有的,而是自己有了出路之後,不論在什麼樣的關系裡,都會有出路。

“我”怎麼了?我的什麼思維模式,反應模式,讓我體驗到了這些東西,而這些思維模式和反應模式真的是對的嗎?是不可更改的嗎?

當這些問題開始浮現的時候,開始不斷出現的時候,就會慢慢發現自己的固執的思維模式,以及對某種觀念的認同。

那種觀念之所以一直被認同,也就一直被強化,越強化它就越有力,自己也就根本走不出來了。

痛苦,引領我們認識自己,引領我們打破自己,解散自己,也讓我們體驗新的自己,可以千變萬化的自己……


——#内在探索#回歸自己#覺知力書寫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