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太平廣記選》之月鏡

周靈王起處昆昭之台,有侍臣苌弘,巧智如流,因而得侍。長夜宴樂,或俳諧儛笑,有殊俗之伎。百戲骈列,鐘石并奏,方獻異方珍寶。有如玉之人,如龍之錦,亦有如鏡之石,如石之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玉人皆有機類,自能轉動,謂之“機妍”。苌弘言于王曰:“聖德所招也。”故周人以弘媚谄而卒殺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璧,不見其屍矣。

東周靈王修了昆昭台,他手下的侍臣苌弘,巧言侫舌,曲意逢迎,因此得以陪侍靈王。每次長夜宴飲,尋歡作樂,或者在調谑、跳舞、噱笑之時,有絕不尋常的技藝。在各種藝伎并列,鐘鼓曲樂雜奏之時,才獻上各方進獻的奇珍異寶,有玉雕的人偶,有繡着龍的錦鍛,還有光滑如鏡的寶石,瑩潤如寶石的銅鏡。這塊寶石瑩白如月,照在臉上象映着雪光一般,被稱為“月鏡”。玉人偶都裝有機關,能自己轉動,被稱為“機妍”。

苌弘對靈王說:“這都是大王聖德,才能得到如此寶物。”所以周人認為苌弘是谄媚奸侫之徒,最後殺了他,他的血凝結成了石頭,也有人說變成了玉璧,卻沒見到他的屍體。

《月鏡》載于《太平廣記》卷四百零三,“寶”類。苌弘化碧的故事,一般說法是“周大臣劉文公與晉範氏世代聯姻,并介入晉國六卿内讧。範氏滅亡後,趙鞅繼續聲讨,苌弘作為劉文公的大夫,被周人殺死,其血三年化為碧玉”。此文則提供了另一種傳說,可互相比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