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待要行動
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一位同事,因為長期伏案工作,腰間肥肉贅肉很多,體檢各項指标異常,除了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等“三高”之外,尿酸也高,概括說是除了年齡不高,其他都高。醫生建議他加強體育鍛煉,最好每天堅持跑步。他告訴我要開始跑步了。一周後,我見到他問跑步沒有?他振振有詞,滔滔不絕:跑步需要一雙好跑鞋,名牌太貴,普通的又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竟沒有找到一款适合滿意的跑鞋;運動裝也沒有選到滿意的顔色,想和老婆一起買情侶裝,老婆總是猶豫不決。沒有堅持跑步,不從自身找原因,總是找各種理由,這怎麼可能立即開始跑步呢。
我喜歡讀書寫文,工作學習時,把單位的新經驗好做法總結成文,有不少新聞報道見諸媒體,除了提高單位的知名度、美譽度自己赢得美名之外,還能帶來了一筆額外的收入。單位裡許多年輕人羨慕不已,私下紛紛請教。我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并鼓勵年輕人立即行動起來。很快,我的一篇新聞報道稿發表了,年輕人竟還沒有開始動筆。有的說沒時間,有的說不知道如何下筆,還有人表示等領導布置才去寫。新聞報道時效性很強,你錯過了時間,再寫就成了舊聞了,哪裡還有媒體去發表你的舊聞呢?
單位有位牛人,國家級課題、核心期刊、專著樣樣領先。我請教她是如何做到的?她說,除了上課,還要照顧孩子,打理家務,那些文章大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下的,還有的是在長途汽車、公交車上構思,利用有電腦的時候補寫的。大家都忙,要善于利用零散時間,沖刺寫作階段集中時間就可以了。
不要怕退稿,也就是不要怕失敗。有段時間,我的心情很糟糕,一篇學術文章一次次投稿,都沒有音訊,好多雜志的電子回信是這樣寫的:您的文章我們已經收到,如果采用,會和你聯系的。等了幾個月後,沒有聯系就再轉投另一家雜志,也不敢一稿多投,害怕壞了自己的名聲。一次晨讀,在讀《老頭兒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一書時看到著名散文《關于葡萄》是一篇被退過稿的作品:汪曾祺當時寫完這篇文章,“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臉上,說看哪家刊物運氣好,誰先來就給誰”。後來,他認識近四十年的朋友單複來訪,并表達了代表東北某家雜志社約稿的意圖,汪曾祺便十分鄭重地将《關于葡萄》交給了老朋友。沒想到,不久後一封來自東北的挂号信把文章還了回來,并附了退稿信。汪曾祺這樣的大家都會被退稿,我輩無名小卒,不發表不是很自然的嗎,我豁然想通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生不能為自己的拖延和無力行動找各種借口。隻要你願意行動,不要等待,要立即行動。寫到這裡,我想起保爾柯察金說的,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