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騎行到過的地方
我的騎行是在來惠城之後開始的,但已記不得具體是哪一年了。初來惠城那幾年,“安分守己”,活動有限,多限于上班區域,出去主要是乘公交。但我有點暈車。我總記得,我從城區乘公交到江北小金口妹妹上班的地方,本是聚一聚,可來回一趟,暈暈乎乎,感到好累。後來就騎自行車。
印象中最早開始騎自行車是2012年,買自行車是2015年,也許有誤。自行車買的是二手的,七八成新,是輛捷安特,輕便,騎速快,從沒修補過,隻換過刹車皮,質量杠杠的。騎了五年,那時打算回家不過來了,便賣掉了。翌年,又來惠城了,先後又買了兩輛舊單車。現在騎的這輛單車是2021年在實體店買的,騎了差不多有三年了。
我的騎行,主要是那輛捷安特和現在的這輛喜得剩。喜得剩不咋滴,尤其是售後,所以我故意把它寫錯。
我忽然想把這幾年惠城騎行到過的地方,在這裡先記一下。
騎行的地方大緻分兩類,一是海邊,一是鄉村。
第一次看大海,便是騎行去的。應該是澳頭。不過,是内海,海灣。
騎行鄉村的次數要多些,對這邊鄉村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貌似家鄉——小樓,院落,河流,菜園,草木,雞犬,乃至炊煙。但這邊更平坦,平坦的面積更廣闊。四通八達,交通便捷。因此,稻田菜園果園成片,形成一定的規模種植。不僅是莊稼,也成為休閑一景。小樓院落門前或院内,多有一兩棵果樹:荔枝、龍眼,或是枇杷、木瓜。還有一個特點,每個村幾乎都有祠堂,多古村落。這些表明沿海地區的發展曆史相對悠久。
騎行到過的地方:
海龜灣,是印象中騎行最早到的地方。那時還不會用導航,是問路去的。當天來回,日騎差不多有二百公裡,累散了架。主要是看到了海龜,第一次看見那麼大個的“烏龜”,是養在屋内池子裡的。海龜灣的海岸線視野開闊,海面有色層,海平面呈輕度弧形。
雙月灣觀景台,同在海龜灣的一個島上,那時還不知道觀景台。
到雙月灣觀景台,是和黑排角,平海古城,在同一天去的,是和一位年輕的騎友一起去的。應該是迄今為止日騎最遠的一次,超過了單去海龜灣。
黑排角也沒有特别的感受,就是海岸有一片似刀削斧刻樣的石灘,适合排照,但要會拍,可我不懂攝影。
平海古城,等于是返程路過,匆匆看了一眼。就一個古城門、半截城牆,進裡面也沒有古城的感覺。主要是太匆忙。
範和古村,印象裡靠海邊有一個塔,像瞭望塔,大概是燈塔,是修在岸上的。
霞湧,主要是沖海灘去的,免費開放。旁邊就是村子,吃飯休息方便,遊人不多,比較安靜。
小徑灣綠道、烏頭山綠道差不多是連在一起,更喜歡的當然是烏頭山綠道,最近在央視播的那個《追光的日子》劇就有拍到烏頭山綠道。再一個是小桂綠道,沿着海岸一直騎,騎到村子裡,然後找一個小碼頭,就是往東升島去的,坐一坐,看一看海邊的小村,挺好的,也很安靜。
觀音山,說的是鹽洲島、黑排角後面的那個山,山上有“大風車”,山頂上有個觀音廟。2022年重陽日,專門為了爬山騎行去的。
東莞銀瓶山,号稱東莞第一高峰,其實并不高,這邊就沒有高峰,超過一千就曰高了。但不要小看,爬起來也是累人的。銀瓶山比較近,雖在東莞,跟惠城挨着,是鄰居。騎行兼爬山,量不大,爬到最高頂,一覽衆山小。上山路都是開發好的,級級台階,很成熟。頂上有人賣飲料,當然有點貴。
清泉古寺在霞湧鎮。寺裡有三棵特别的龍眼樹,還有一個什麼泉,具體忘記了。廟大門感覺很新,停車場還沒有修好,現在應該修好了。寺裡有一個文峰塔,塔上有八個大字:文通智聖,筆達慧明。
明珠禅寺在象頭山西北角。印象中,進山的路僻靜,有點窄。大概是因為那次去正在修路。
沐村,在同一個方向,直向北,屬博羅縣。去過兩三次,主要是看油菜花。今年春還去看了,油菜花真漂亮,勾起我青春美好的回憶。
柏塘鎮,也在博羅,同向,是去看萬畝茶園。
旭日古村,也屬博羅縣,但在西向。旭日古村保存完好,有一定規模。記得那個草藥鋪,很有古風。午後光景,兩位銀發阿姨坐在那邊聊天,感覺時光在回響。在路邊一戶人家,看見一位八十多歲的老阿姨坐在那賣花生、雞蛋等自家的一點農産品。我有點感動,那麼大年紀耳不聾眼不花,普通話很好,銀發飄飄,看上去很健朗,還能算賬做買賣,真讓人敬重。我買了一點花生,花生方便帶,熟的,阿姨說是她自己種的。
田牌村與旭日古村相隔不遠,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環境清幽。記得也有一片茶園,一個不大的山頭開荒開出來的。
墨園村,蔗埔村,這兩個地方,包括洋山村,主要是能看稻田。有成片的平整的稻田,到收割時節,黃澄澄一片,像一幅鄉村油畫。這裡稻谷一年兩季,早稻大概三月到七月,晚稻七八月到十月十一月。有關稻田,還了解到有惠東的竹園村、角峰村梯田,這兩個地方還沒有去。
觀音閣鎮,麻陂坳頭村,都屬博羅縣,方向在北。觀音閣鎮主要是東江邊有一個觀音廟。去坳頭村,是為了看一座古橋——五眼橋,大名叫“髙陞橋”。
鵝塘洲在蘆泰大橋下面,是一個由東江沖積而成的沙島,單成為一個小村。适合露營,野炊,垂釣或撈魚。
車村村就在往鵝塘洲的蘆泰公路邊上,是經過時發現的,便進去看了一下。有一個禦史堂。在這裡認識了一種植物,叫木薯,塊莖像紅薯,粉粉的,是可以吃的。不過,木薯更像樹,吃的是它的根莖。
徐田古村在博羅縣的西面,位于福田鎮,羅浮山餘脈西邊,山青水秀。這是一個有三百餘年的古村,有一定的曆史傳承,出過武狀元。産荔枝。去徐田村主要是這個村子都是姓徐,五百年前是一家,本姓。
在水口有個楊嶺村,村子不大,外面看有點破舊。讓我稱奇的是,這個村子也姓徐,并且與我家鄉的村名相同,你說巧不巧,巧得叫人恍惚。
橫山頭村,圍仔村,都在東江北岸邊。環境好,一般鄉村風貌,沒有特别的印象。
汝湖黃埔村,是過年期間正月初去的。沒有明确的目标景點,就是随興看看,感受一下村子裡過年的氣氛。譬如,大門前紅紅的春聯,地上燃放後的鞭炮紅碎屑。年味讓人懷念。
幸福村,是廖仲恺的故鄉。除此外,沒有特别的印象。
水口盧村,下源村,萬盧村,一般鄉村風貌。
周田村,葉挺故居,鄧演達故居,參觀先賢的故居,有革命教育意義,有正面的激勵作用。具體也說不上來什麼了。
潼湖新光村,也忘了有什麼印象了。
觀背村,有印象。有一座古橋,記得叫保甯橋。這個橋是當地過去的一個重要通道。不過,現在橋河淤積,要是疏理一下就好了,橋也失去了過去的作用,成為保護對象。
巽寮磨子石公園,主要是有一座風動石。但我沒有感受到。
巽寮天後宮,我看是惠城最大最氣派的天後宮,就是媽祖廟,供的是媽祖,這是本地的神,據說有真人真事,為救人而墜海,有相當的影響。媽祖,我看相當于地方水神,保護海民。巽寮天後宮供的媽祖像是我見過的最大最逼真最漂亮的媽祖像,雍容華貴,氣度不凡,令人敬重。
皇思揚古圍村,這個古村完整而有特色,形貌如寨,不似有的古村是分散開放形的。它有完好的寨門,牢固,氣派,有炮樓,易防禦。皇思揚古圍村的規模建制,充分表明了它的曆史以及存在價值。
平潭新圩村,主要是去看“可能是惠城最後的拉拉渡”的一個古渡口,去坐了坐這一趟渡船。那位老船家,專門為我來回擺了一次渡,生命不息,生活不易。
白鹭湖,隻能說是有錢人的生活小樓别墅區。沒有什麼特别感觸,去了也就不想再去了。
龍塘村比較近,跟文天祥有關。是文氏發展的一個支脈。文天祥的弟弟,就在這裡生活。村後有一個文天祥公園,有一座文天祥的塑像。園中多樟樹,粗,高,小徑都是綠蔭,其他也想不起來了。文天祥這個人物還是很有好感的,值得敬慕。上個月去虎門,也是想看看零丁洋的,可是并沒有到零丁洋跟前。像過去這樣有氣節大義的人,如今越來越難得了。
對了,還想起到過園洲鎮,好像是去見一個網友,可是,并沒有見到,呵呵。
騎行,在路上……
- 上一篇 記聞道讀書會騰訊視頻會議(11.03)
- 下一篇 不要等待要行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