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深處人生與婚姻的泥潭,請試試《少有人走的路》

讀到《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時,我33歲。

在這之前,和老公爆發激烈争吵:孩子周一到周五吃喝拉撒、學習、各種大小家務我一手料理。周末我做好早餐吃完帶孩子去上足球課,順便還給沒起床的他留了一份。回來之後,發現他吃完還等着我洗碗!他看到我們回來,拿着手機竟還要往沙發上歪。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便過來打了我,嫌我做這點家務總是抱怨,要我滾,而我一怒之下,心一橫,舍下孩子,收拾行李搬出去住。

我在中國同胞的地屋裡租了一個單間。我發誓,他不道歉不認錯不保證再也不動手打人,我堅決不會回去了。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我的翻譯工作,看書與跑步上。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邂逅了《少有人走的路》。

讀完之後,我所有的負氣與委屈都像霧遇見了陽光一樣轉瞬消失了,我決定回去,低頭認慫,求他原諒,保證不再抱怨家務。

這本書從根本上扭轉了我許多對待婚姻與家庭理念誤區。容我以拙劣的文筆,盡力重現作者的思想精華。

信念一:人生苦難重重。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 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

然而, 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 在他們看來, 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适

又順利。 他們不是怨天尤人, 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 他們總是哀歎無

數麻煩、 壓力、 困難與其為伴, 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命

運偏偏讓他們自己、 他們的家人、 他們的部落、 他們的社會階級、 他們

的國家和民族乃至他們的人種吃苦受罪, 而别的人卻安然無恙, 活得自

由而又幸福—我熟悉類似的抱怨和詛咒, 因為我也曾有過同樣的感受。

這說的就是我呀!

我以前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總是會憋起一股氣,詛咒着祈禱着試圖盡快将其擺脫或逃避。把追求安逸的生活當做人生目标,羨慕那些遛娃跟着保姆的主婦。

畢了業,我咬着牙,苦熬活熬地攢下翻譯稿費寄給家裡,幫我弟買好了房子。

我松了一口氣,心想:這下可以悠着點了吧。

可是接着我老公得了肺結核,吃藥一年半。我跟着揪心煩躁了一年半。

好不容易盼着他好了,結果又懷孕了。生了大寶才五個多月,我又發現老二來了。生活的重擔猝不及防地壓上來,我憤懑委屈至極:為啥我的命這麼苦,就不能像别人一樣輕松地過兩年自在日子呢?

我的各種心情在他那裡找不到任何安慰,反而他一直責我矯情。“家貧人醜能力差,做點家務,帶個孩子還跟個怨婦一樣”,這是他回敬我最多頻率的話。我們的關系進入極度的惡性循環。

看完這一節,我便如夢方醒一般大徹大悟。原來我确實有錯!我所遭受的“家暴”,一半是對方壓抑情緒的釋放。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 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 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 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

學校為孩子們設計各種問題, 促使他們動腦筋、 想辦法。 恐怕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敗, 所以它會釋放出最大的潛力, 盡可能将所有問題解決。 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 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 美國開國先哲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 “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面對問題, 聰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 而是迎上前去, 直至将其戰勝為止。

好吧,既然有一半我的錯誤,那我就先改掉自己的毛病,看看下面會發生什麼吧!我一個人在出租屋裡,想通了這個問題後,便失心瘋了一樣,想念我的孩子。我跟他認錯認慫,保證不再抱怨家務,他也下了台階,接我回家。

自此,我學會了面對問題與承擔責任,生活依舊繁重碎屑,但我的心沒有怨氣了。我勇敢了。這是我學到的令我受益一生的第一課:面對并承受各種問題和痛苦,把他們當作成長的契機,解決他們,會獲得新的成長。

信念二:通過自律解除人生痛苦。自律的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作者從正反兩方面對這四個部分進行詳細的論述,并且附有很多精彩案例,值得一讀再讀!在此,我不在浪費筆墨鹦鹉學舌般的照搬一次,就容我說說我内化後的體會吧。

我嘗試逼自己走出舒适區。

在我又想對孩子采用最簡單易行的教育方法—吼叫—時,我提醒自己:你都懶得動心思,你憑啥期望你的孩子優秀?

在我窩在沙發不想進健身房時,我提醒自己:你都做不到堅持運動,你憑啥保持身材,避開中年發福的厄運?

在我想刷劇,看不進書時,我提醒自己:你不能保持學習,憑啥還想要事業,想要經濟獨立,想要娃努力?

而我确定,我想要内外兼修,自信從容,我幾乎便可以咬牙堅持下來很多事情。

這種感覺很特别,它不同于安逸舒适的自在,不同于無憂無慮的輕松,它是一種肩上沉甸甸但是内心笑盈盈的強大感!這種感覺會令你感覺勇敢,令你感覺配得上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


信念三:愛的本質。

可以說,作者提出的理念,從根本上拉我走出了婚姻的泥潭!

情窦初開的時候,我信奉愛是風花雪月的浪漫;

結婚後,我認為愛是包容體貼與互相遷就,是各自妥協,是0.5+0.5=1。

在這些信念的驅使下:婚前,我嫌他不浪漫,沒有趣,不把我放在心裡;婚後,我嫌他對我苛刻刻薄,把我當抹布,當我是帶娃做飯的保姆。

我們的婚姻總是處在互相指責的惡性怪圈裡,最糟糕的時候,我歇斯底裡地罵,他動手打我。那些日子,起止是一地雞毛可以形容。

首先, 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别之一, 在于當事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标是否一緻。 如果不一緻, 就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 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 愛是自我完善, 意味着心智不斷成熟。 愛, 能夠幫助他人進步, 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 換言之, 我們付出愛的努力, 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 自己也同樣獲益。

第三, 真正意義上的愛, 既是愛自己, 也是愛他人。 愛, 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 不愛自己的人, 絕不可能去愛他人。 父母缺少自律, 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我們推動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滞不前。 我們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 這與自我約束不會産生對立。 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 才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 我們終歸會意識到, 愛自己與愛他人, 其實是并行不悖的兩條軌道, 二者之間越來越近, 其界限最後模糊不清, 甚至完全泯滅。

第四, 愛是自我完善, 也是幫助他人完善。 它意味着持續努力, 超越自我界限。 愛, 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而要付諸行動。 我們愛某人或愛某種事物, 就不可能坐享其成, 而是要持續地努力, 幫助自己和他人獲得成長。

我特别特别特别慶幸,在我不顧一切要粉碎我的婚姻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本書。

我有一次大徹大悟:“真正意義上的愛,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是自我完善,同時幫助你愛的人成長完善。”

啊!有了這種理念,我開始看到我們之間的問題,我開始看到我們争吵的本質,我開始以成長的可以修複的心态看待我和我老公的矛盾。我認清了我身上的責任。好吧,誰讓我是先清醒的那一個,就讓我來邊學習邊帶領我的孩子、老公、我們的家庭一起成長完善吧!

在我回來後到現在有一年的時間,我們依然有很激烈的争吵,但是我開始去看後面的本質,開始不再與他針尖對麥芒,開始容忍退讓去引導他看到自己的問題。

而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老公也是有靈性的。在他發作幾次之後,看到我的态度轉變,他也開始反思提高。最近也開始看起了心理學方面的資料,說他也在學習獲得心靈上的平靜。

婚姻關系的改善進而令孩子更加平和專注地成長,兩個孩子充滿了求知欲與上進心。

與其為了孩子維持一段苦悶冰冷的婚姻,不如嘗試去完善自己,進而帶領配偶與子女完善。這是一項神聖的使命,需要我們保持學習,畢竟把自己和孩子帶到溝裡那就糟糕了。而學習又會生出智慧,智慧會引領我們一直往人生的高峰不斷攀登!

這不就是生命的意義嗎?都是來人生走一遭,何不努力一把,去活得豐富精彩?貪圖安逸,我們隻能看到周遭的風景,而走出舒适區,或許前方有荊棘坎坷,但是也有機會體驗“一覽衆山小”的壯美風景啊!

虔誠推薦,希望有更多人閱讀這本書,清醒過來,面對問題與苦難,與自己所愛的人一同完善自己!

另本人有《少有人走的路》PDF電子版,私信我免費分享。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