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好?

2024.4.25.周三,陰雨

《怎麼讀書好》是我在微信讀書用贈币購買的電子書。微信讀書推薦值74.6%,全文32篇,9.8萬字。這是胡适、蔡元培、馬寅初、朱光潛、張友漁等人的讀書經驗之談。雖然聽了一遍,但還是利用今天一個人在家的時間,在電腦上将《怎樣讀書好》全部看了一遍,并做了每篇文章的總結歸納。

“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這是卷首語。

胡适在《怎樣讀書》一文中,提出了三個問題:“一、要讀什麼書;二、讀書的功用;三、讀書的方法。”

胡适的讀書經驗一是精二是博。他說精讀要做到“眼到(每一個都要認得)、口到(好的句子、好的文章要念出來、背誦下來)、心到(要懂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可通過查參考書查其意,多意詞句進行比較、融彙、參考、貫通,做文法上的分析等)、手到(标點分段,查參考書,做劄記)”

胡适強調了做劄記有四種方式:1.抄錄備忘。2.提要。3.記錄心得。記錄心得,也很重要。張橫渠曾說:“心中苟有所開,即便劄記,否則還失之矣。”4.參考諸書而融會貫通之,作有系統之文章。

胡适對于博讀的解釋是什麼書都要讀,一是為了融會貫通,二是為了做人。他認為:為學當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他在另一篇《為什麼讀書》又重申了讀書要精而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我們讀書一是為了繼承和發揚前人總結的經驗、思想、智慧;二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譬如讀《詩經》你可以通過讀古代的歌謠、社會學、人類學、考古學、宗教學、植物學等後再讀《詩經》理解起來就會更容易。),三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讀書(遇到困難,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解決困難。)。

蔡元培在《我的讀書經驗》講述了自己因自己讀書不專心,讀書不喜歡動筆的毛病導緻的一些遺憾,得出讀書經驗就是要專心,要勤用筆。

中國古典文學家、紅學家陳鐘凡在《讀什麼書》中将中國書籍分為史學、哲學、文學三類。并列出了一系列可讀可不讀的代表書籍。

現代出版家,商務書館總經理王雲五在《多讀多作和多看》中提倡讀書的時候要多想、多讀、多看、多作,要學會索引和利用字典。

林語堂《讀書的藝術》闡明讀書要主動讀書而不是被動的讀書,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要找自己有興趣的書去讀,深入地讀。他抨擊了當時的大學教育形式。

著名的職業教育家江問漁在《對于讀書問題的我見》中指出:書不僅是具體的一本本讀物,凡是各種事物,都可以做我們的書。他說,讀書第一步就是要選擇書籍,選好書後确定是精讀還是略讀。讀完書後要做表解(分析書中内容,閱之一目了然)、摘錄(摘錄書中要點)、評論。最好的就是寫日記,記錄精彩詞句、名言金句、個人感想等。他說,讀書不為别的,是為了做人而讀書,為了做一個好人而讀書。好人須具備優良的品性、豐富的知識、應變的才能。而這些通過讀書可以培養和獲取。

潘仰堯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的作用有三,一是解決難題,二是增進效能,三是愉悅精神。他主張讀書要深入、要懷疑、要虛心、要耐煩;忌粗疏、空泛、盲從、武斷。

傑出的社會教育家李公樸在《讀書實驗》一文中強調:把讀書與做人、做事和求進步三件事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讀書,才能求得真正的知識。

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談讀書》中談及怎麼讀書,提出了這樣幾種方法:1)擠時間讀書,每天擠出半點鐘,讀三四頁書。(我們現在說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2)養成讀書的習慣;3)讀與自己性之相近的書;4)讀經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5)讀書好比探險需自己費功夫去搜求;6)值得讀的書至少讀兩遍(一遍快讀、一遍慢讀),讀過後筆記剛要精彩處和自己的讀後感。(今天我讀《怎樣讀書好》就是一遍聽一遍讀,讀的時候做筆記總結歸納,然後有了今天這篇讀書筆記。)

培根(Bacon)曾說:“看書同吃東西一樣,有的随便嘗嘗就夠了,有的應該吞咽下去的,有的應該咀嚼消化的。”

讀書是個人的事,讀不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怎麼讀書,關鍵是靠自己,大師們的經驗之談可以借鑒,效仿,但也不能盲從。不要相信那些專家或導師們推薦的必讀之書,适合你的才是你能讀進去的,與其貪多迷失方向,不如花時間精讀一部經典,深入其中,讀透讀通。養成讀書的習慣,堅持閱讀,方能從書中獲取知識,提升自己。讀好書,好好讀書,才是閱讀之根本。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