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

數年前,在網上看到某美女作家在一個訪談節目上開玩笑說相親是一件很高效很有意思的事兒。當時一笑而過,沒覺得有什麼。一晃數年,在我也相親了幾個年頭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道理。


沒錯,相親是一件高效且有意思的事兒:因為目的明确,簡單高效,同時因為媒人的關系,你可以接觸到一些經曆不同,興趣愛好不同但年齡相近的人,沒人穿針引線的話,人海茫茫,不一定會有相遇的可能。相親其實是媒人根據客觀條件進行的一個匹配,主打真實客觀高效。雙方家庭的摸底在相親開始前進行,之後的流程跟求職一樣,一面(當事人雙方),二面(雙方父母),三面(雙方慎重考慮),人辦理入職(訂婚—結婚)。最快從雙方第一次見面到結婚,二十天時間完成。感情嘛,婚後慢慢培養,日久生情先婚後愛嘛。


相親的高效體現于雙方訴求相同,橋一搭,其他的就順其自然了;有意思嘛,體現于相親的雙方對自我的認知,還有媒人的“專業性”,和中間有無“信息差”。人都是擰巴的,既要又要,有人非要在麥田大差不差的麥子裡找到一株中意的麥子,且固執的不找到誓不罷休,最終在麥田裡迷失。茫然一回頭,身後的麥田已被聯合收割機作業完畢,隻剩一地麥茬和漫天煙塵。還有就是男女中有一方在外有對象,家裡不同意或者不知道,然後被逼着去相親,結果嘛,顯而易見,走個過場而已。誰認真誰就錯了。我當初就認真了,甚至隐隐有種被辜負了的感覺,我那時候太年輕了,哈哈!


其實吧,寫這個沒有奔着人為制造焦慮去的!我也沒有因為單身未婚焦慮什麼的,婚姻跟愛情,不是空氣跟食物,不可或缺。對大部分人來說,結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人始終是孤獨漂浮的,所以需要寄托需要愛。一輩子很長,需要陪伴需要相互理解、扶持。都不是小孩子了,遇見愛情了,有幸修成正果最好不過;沒有遇到也沒什麼,知音終究是可遇不可求的!現實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純粹的愛情不一定經受得住這些考驗。到了一定年紀,必修課之一是學會妥協,跟自我,跟周遭,跟世界和解。掩去鋒芒,隐入塵煙,重劍無鋒。塵世的煙火有滋有味,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如果沒有那麼幸運,沒遇見愛情,也沒有遇到适合結婚的人,其實也沒有什麼,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去違法犯罪就好了。大千世界,萬水千山,詩和遠方,美好的東西很多,大可不必着相。


這麼說我好像是在唱獨角戲一樣的,沒辦法,黃的這幾個,各種原因都有。如同那支《寄生草》:“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我且膚淺的認為,是緣分沒有到,不必強求。茫茫人海,能夠相遇本身就是一種緣分,緣盡于此,不必強求。我祝福她們覓得佳婿配良緣,手中多銀财,方寸不亂。


一次次的相親,讓我感到厭倦!相親是以結婚這一結果為導向的,很現實;不是以參與過程為導向的遊戲,友誼第一。身在局中的我,相信愛情,憧憬婚姻,隻是對“鬧劇”感到厭倦和無力。催婚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我不是一個人,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希望有一天,能夠說服他們:不強求,順其自然。相比之下,坦然則更真實,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我喜歡并且正擁抱着這種真實。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