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出離“依賴”

圖文/喜悅

...


親密關系,是自己最難過的關,因為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親密關系”。

隻是被動地在關系裡,卻并無法體驗持續的“親密感”“親近感”,反而不斷地體驗着親密關系給自己帶來的失望,絕望與痛苦。

包括與父母的關系,與伴侶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與所謂的愛人的關系。

在所有的這些關系中,隻是看見了自己的“索取”,想要“獲得”,因為有一種“缺憾”在,有一種“不圓滿”“不滿足感”在,所以渴望進入關系,卻也在這種渴望中受傷。

是,就連體驗到内在的缺憾,不圓滿,不滿足感,也是後來内在探索後的一個發現。就是因為“我”的存在,不足以讓自己感受到愛,才想要從外在來獲取“愛”,才想要從别人那裡得到“愛”。

這種“尋找”持續了幾十年,想來也真的很不可思議,當然也體驗了幾十年的煩惱與痛苦。不能說沒有體驗過快樂與幸福,可是那個快樂與幸福的體驗,那麼短暫,轉瞬即逝。然後繼續尋找,繼續渴求,繼續失望,絕望。

哎,為了讓自己了解“親密關系”——真正意義上的親密關系,需要自己這樣無數次地試錯嗎。答案是顯然的。

它是自己的生命覺醒之路,透過對愛的渴求,透過對圓滿,富足的渴求,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體驗着失望的親密關系。

以至于到最後發現——誰也指望不住,誰也靠不住,也根本不存在什麼永恒的親密關系,那對自己來說是一個超級大妄想。

那是一個很深很深地絕望。

父母,伴侶,孩子,所謂的愛人,都無法真正讓自己依賴。更确切地說,當自己說“依賴”的時候,就已經陷入危險的泥潭了。即便是有片刻的幻想,都會讓自己體驗到那種挫敗感。

這個發現,讓自己重新來認識所謂的“親密關系”,認識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形态”,認識自己對“親密關系”的認識。

它讓自己第一次用全新的視角來發現讓自己感到挫敗,感到失望的原因——投注了太多的期待,以及想要獲得什麼的動機。

當自己想要從親密關系獲得什麼的時候,就注定了親密關系的失敗,注定了自己要承受痛苦。之前不知道,是因為并沒有發現“自我”的動機,而隻是把責任推給了别人。

也就是說,自己像一個窮人一樣存在,卻并無付出者的心,沒有人喜歡不斷索取,不斷渴求,而不願意付出的人的。

事實上,就連這種“交換心”都是要不得,都是不完整的。就連這個“交換心”都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和麻煩。

親密關系,是一個自足的人單純地付出,給予,不,就連付出,給予這樣的詞彙都不恰當。

因為沒有一個人需要讓自己付出,也沒有一個人需要付出,隻是“在”在這裡,在這個當下,聆聽,接納,允許,行動而沒有動機……

所有的痛苦,都是為了讓自己了悟——我本圓滿,我本具足,我本豐盛……當自己是這樣一個結果的時候,所有的因,亦會跟着改變……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