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

我是一個幸運兒,從小生長在一個美好的大家庭,親戚們放假過年常常團聚在一起。

年幼時,我是親戚們眼中的焦點:大姨夫婦在農村生活,來到他們家都會好好招待我們一番;三姨夫婦主動為我輔導學習,還常常誇贊鼓勵我,使我得意地樂開了花;小姨夫婦盡管工作繁忙,卻願意抽空帶我玩,碰碰車、蹦蹦床、酸酸乳,這些都構成了我美好的回憶……每次分别時親戚們都會挽留我,半開玩笑地讓我在那裡上學。

那時我沉浸在親戚們的愛中,這種身處在聚光燈下的感覺,正符合了這個年齡段以為世界圍繞自己而轉的心理。

轉眼間,我成長為了兒童,親戚中大人們開始對我有了要求。這時我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同輩人上,比如比我大六歲的表姐。我們倆似乎總玩得到一塊,頭碰頭比誰硬、慢動作武打、讀對方寫的博文。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青春期的她問我喜歡班上誰,我連說了三個——顯然我們對“喜歡”的理解不同。最後她問我隻能選一個,我回答了後她又試探我,我一邊笑一邊大喊那個女生姓名。場面一度喧嘩,我們雙雙被姥姥斥責了。

又過去幾年,我已經是一名少年了,比我小四五歲的兩個表弟也開始纏着我了,就像幾年前我和表姐那樣。他們拉着我玩那些探險、尋寶等臆想出的遊戲,而我也設計出了益智、撕名牌等遊戲,我們似乎也玩到了一塊。以至于再次相見我的表弟會迎着我,分别時都多少有些不舍。

我少兒時已不再滿足于長輩們的寵愛,隻要身邊有幾個同輩人一起,似乎“親戚”一詞就有了份量。

後來,我長大了,成熟了,也孤單了。

我有了手機,開了微信号,加入了大家庭群。最初的幾年,長輩們喜歡展示自己小家的生活狀況,底下也總會有熱烈的回複,尤其是過年過節時。現如今好像家家都有自己的事務,大家庭似乎不像以前那麼有凝聚力了。

我的同輩人都長大了:我的表哥已是他小家裡的頂梁柱,我的表姐剛剛結婚生子,我以前的兩個表弟正面臨着高考。我們各有各的人生課題,各有各的人生軌迹。“我的夥伴啊,都走遠咯;各自散去,各自長大咯”。

成年以後,我有時會産生孤獨之感,在那些安靜的時刻。我會去翻看大家庭群的聊天記錄,會點開親戚們的頭像,看看他們的相冊和視頻,但我不和他們對話,因為不知如何下口。我的好與不好、幸與不幸,就像一顆石子丢到湖裡,泛起漣漪又很快恢複平靜。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個世界上關注你的人,隻有你的家人,幸運的話還有三五知己。或許這裡的“家人”指的是核心家庭裡的更合适吧。

但轉念一想好像又并非如此,或許成年後親戚之間的情感,沒有變味,隻是變了種形式:大到婚禮升學喜事上的真心祝福、疫情時的物資捐贈,小到親戚朋友圈下的點贊支持。步入成年後,我們不再直白地表達愛意,愛意也在現實中打磨,但細微之處見真情。

如今,我已當上了叔叔。面對我的晚輩,我知道他們長大後也将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在他們童年時我會給他們留下美好回憶,日後默默關注着他們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