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雨崩村(七)——歸路

古詩講:“天涯芳草迷歸路,病葉還禁一夜霜。”我們生活中難免有時太過于沉醉,忽如一夜春風來,當我們醒來時卻不知歸路在何方。人生有時太過迷茫,仿佛在夢中辨不清方向;有時明知是一條不歸路,卻依然執着向前,永不回頭。當落花化作春泥,青春散成往事,打拼的遊子思念着故土,同時也會尋找着歸路安何在。

為期七天六晚的雨崩村徒步,伴随着我們成功抵達尼農停車場,進而宣布雨崩村徒步圓滿完成,身體在地獄,心靈在天堂。四天徒步,痛并快樂着,讓身體與心靈達到了統一。但行程并沒有結束,春風得意馬蹄疾,勝利凱旋等捷報,重回香格裡拉,仿佛等待我們去探索未知的彼岸,去追逐夢想的光芒。

...

身處白馬雪山深處的香格裡拉,曾經被稱為“中甸縣”,隻因《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讓人們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一個充滿夢想陽光的城市。恍惚中,這座處于雪山腹中的城市,仿佛就是人們心靈的歸路,人們夢想的航線,人們陽光照耀的心房。其實每一個挑戰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機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對于夢想的照耀,無論歸路在何方,擁抱其間,永遠不要停止探索、追求,不斷超越自己,定将發現屬于自己的真正力量。

2月23日清晨,作為徒步旅途中最後一個靜谧的清晨,此刻黑夜依然閃爍着璀璨的榮光,而入住香格裡拉酒店的我,迷迷糊糊仿佛漸漸清晰感受到心靈歸路在何方。簡單洗漱,穿戴整齊後,獨自一人,冒着突降的雪花,一步步朝着獨克宗古城走去,探究當地人心中的聖地,心靈的歸路。路上的風景變幻莫測,而我的歸路卻始終如一,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雪天路滑,加上黑夜分不清方向,獨自行走的我,宛若一盞明燈,閃爍于香格裡拉街道。步行約半個小時,成功抵達建城距今約1300多年、總面積1.5平方公裡的獨克宗古城。這裡不僅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更是曆史上的滇藏茶馬古道及今天滇藏公路的必經重鎮。所謂“獨克宗”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指“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其二指“月光之城”。依山勢而建的獨克宗古城,建築布局猶如八瓣蓮花,路面依據地勢起伏鋪築石闆。作為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多種民族文化共融相生,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景觀。

...

...

坐落于古城最高處的大龜山山頂,安放着一座巨大的鎏金純銅轉經筒。相傳是為了紀念香格裡拉市更名而建造。作為古城的标志性建築物之一,轉經筒筒身為純銅鍍金,筒壁上端用浮雕篆刻着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下端刻着佛家的八寶圖,據說筒内還藏數百萬佛經、佛寶。冒雪走進古城,來到大龜山腳下,拾階而上,來到轉經筒面前。站在此處,俯視古城,發現可以看到古城全貌。

轉經筒自建成後,成為無數藏民朝聖祈福的聖地,隻是龐大的轉經筒至少需要四五個人合力才能轉動。獨自一人,初次站在轉經筒面前的我,瞬間感覺自己的渺小,簡單嘗試一下轉經筒的轉動,方才确信個人力量的脆弱。雙手合十,簡單跪拜,正要離開,恰巧過來幾人,大家相互合力,集體将轉經筒成功轉動,祈福祝願,轉動一圈後,我離開古城,回到酒店。感謝偶遇的路人,讓我有了轉動轉經筒的機會,神聖的領域體會到生命的真谛,心靈的歸路。

藍天白雲下,雪域高原藏。草甸野花紅,雪山暖陽照。回到酒店,簡單吃完早餐,背起行囊,我們一行人再次回到大巴車,踏上重回夢開始的地方——向麗江的方向行進。從香格裡拉到麗江,大巴車直線下降行駛,時而走高速,時而經國道,時而穿鄉村,時而越山峰,天氣也不再暴風雪狂襲,而是迎來難得久違的晴天。歸路上的風景或美或險,但都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

午間時分,車再次回到麗江,這座柔軟的城市。車停在麗江藍天賓館,那裡是機場大巴的終點。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回想七天六晚的旅程,大家從互不相識到相濡以沫,從畏首畏尾到勇往直前,從猶豫踟蹰到堅定不移,短暫的相識給大家彼此在心靈深處留下一個深深的印記。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七天六晚的旅途雖已結束,但并不意味着終結。這幾天的旅途仿佛打開了大家心中的潘多拉魔盒,幫助大家走進另一個神奇的世界。也許未來大家會在某場旅行再度相逢,重新探索心靈深處的歸路,重新探索神聖莊嚴的使命。

路途雖遙遠,但我堅信,痛苦的征程必将帶領我們走向更加自我完善的歸路。每當迷茫時,記住仰望星空,因為歸路之上,星空将成為我們最忠實的向導。

且行且珍惜,加油!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