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镌華
文/肚子
第二站 西安
西安,這座古城,從西周的建立,曆經秦、漢、隋、唐等十三個王朝的興替,每一塊磚瓦、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如今,這些珍貴的曆史遺迹依然矗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靜靜地訴說着千年的故事,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觸摸曆史的同時,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深沉與厚重。
先生愛好書法,二十多年前曾來過西安,但未去碑林,所以此次西安之行,首選即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些年受先生的儒染,對書法也有個一知半解,所以欣然陪同先生前往。
女兒為我倆買好了門票,2月8号上午,我和先生達成所願。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餘年曆史,現收藏漢至近代碑石、墓志4000餘方,乃為碑刻淵薮,聚之成林,故名"碑林"。
碑林所藏碑刻,時代序列完整,集古典文獻之精華,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荟萃書壇巨擘名作,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被譽為"曆史文化寶庫書法藝術殿堂"。
堪稱中華文化元典的《開成石經》,記錄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小篆祖書《峄山刻石》,漢隸名品《曹全碑》,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顔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等大唐巨筆的碑版,以及宋元明清書法名家的作品。燦若星河、蔚為大觀,構成了西安碑林赓續不衰的綿長文脈。
古人曾經使用過許多材料來載錄文明,龜甲、獸骨、青銅、竹木、绯帛、紙張……惜多數随時間流逝而損毀。而質堅性韌的碑刻卻能垂之久遠,藉拓印之技藝,化身千萬、廣布寰宇。
拓印是以宣紙和墨汁将碑刻文字、圖案完整複制的古老技藝,拓本不但在轉載石刻文獻中具有無可比拟的作用,其本身也在漫長歲月中沉澱出獨特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暢遊在名碑拓本的海洋裡,不僅可以品讀石刻的莊重與典雅,還能夠領略拓本的隽永墨韻。
西安碑林不僅是一個書法藝術的寶庫,更是一個曆史故事的集散地。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多寶塔碑、玄秘塔碑等,這些經典書法作品的碑刻,使得碑林之名得以傳承。
隻可惜先生喜歡的《聖教序碑》、《曹全碑》等好多名碑都沒看到真迹,須到今年5月份于新址呈現。但這遺憾一定會再來彌補。
在仰望貞石、神遊書海的過程中,先生或仰視或摩拜,完全沉浸式狀态。我這個書法的赝品竟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近5個小時的拜谒,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碑林紀念性與表現性的交織,獲得了滿滿的和曆史對話、與藝術神交的精神享受。
石墨镌華、汗青永照,書瀚津梁、千載不朽。
- 上一篇 日讀通鑒‖子思見衛侯(前377)
- 下一篇 養貓防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