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選段有感
長年抱怨的人,最後可能被周圍的人們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被這個抱怨者榨幹了。你或許也認識一些人,會讓你覺得精力都被他們耗盡了,他們借由抱怨的天性,把你原有的能量都轉換成憐憫。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明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不抱怨的世界》
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口頭禅“煩死了”挂在嘴邊、喜歡說家長裡短、吐槽上班多累下班多沒時間、傳播負能量等。我曾經也在這樣的圈子裡待過。大家會三五成群,在一起說說這個叨叨那個,“她喜歡誰”“他今天跟誰在一起多說了幾句話”,雖然不是明顯的抱怨,但已經形成了背後說閑話的風氣。
就像常年住在一起的鄰裡之間,有的人喜歡串門,有的人喜歡窩在自己的小房子裡不願意去社交,其實這是自我選擇的權利,沒必要去道德綁架說這個人不合群或者怎麼樣。因為大家聚在一起很少是有談天說地、聊人生理想的正能量的話題,無非就是“今天打卡晚了被扣工資”“天天上班真的好累想躺賺”“我跟婆婆在家幹仗最後我赢了”等等這些看似聊天的正常話題實則是想引誘你參與進去體會說話者的感受,跟着說話者一起去吐槽,去抱怨。
可是上班打卡是有規定時間的,沒有人躺着就賺得盆滿缽滿,更沒有誰會想要與婆婆發生矛盾從而上升到動手的地步。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這麼一說,有的隻是傾聽者在給足訴說着面子,在附和,在勸解。可能作為傾聽者起初是想要真正做到體會訴說者的感受,日複一日的抱怨與吐槽,誰都接受不了,誰都會想要逃離。比如小孩子到了“狗都嫌棄的年紀,他(她)無理取鬧的哭,狗都會捂住耳朵”,何況是一個有思想的成年人。
我們作為訴說者,可以選擇性的去與人交流,沒有必要将自己的負能量、不滿情緒和話語一股腦地丢給對方;而作為傾聽者,也可以選擇性的去聽,去接受正确的,去過濾對方負面消極的情緒。多跟正能量的人交流,你才會變得積極樂觀,才會有跟夾縫中生存的小草一樣有向上拔高的信念,才會變得越來越好,成為别人口中羨慕的人。
遠離抱怨,成就自己。
圖片源自網絡
- 上一篇 雨雲
- 下一篇 成長從學會說“不”開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