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深入,越能發現問題

...

01

今天繼續幫院長整理書稿,原本以為今天可以整理完,順利交出去,但整理到最後還是沒整完。果然,再一次高估了自己的效率。

為什麼呢?

因為越整理到最後,越發現還有更多的資料和内容需要添加和補充進去,越發現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剛發現的幾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關于政策文件的梳理,是按照時間順序,按照縱向的邏輯逐一去羅列每個文件的重點,還是按照主要内容進行橫向切割,以關鍵内容來歸納總結,合并同類項,這是兩種不同的思路,哪種更好?

第二,關于不同章節的重複,存在的問題是同一類工作既有相關部門參與,也有民間組織參與,但按照寫作大綱是按照不同機構來分類的,那是不是同一個内容要在兩部分都體現,如果這樣處理就必然存在内容上的重複;但如果不這樣處理,就會存在遺漏和缺失,那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第三,關于引用的問題,對于一份文件,尤其是那種針對性很強的文件,是要在一個部分直接整體引用,注明出處做說明,還是要切割開來,根據不同的需要分類插入,多次提及這個引用的文件?

第四,書中需要引用的公開報告,理論上可以直接用,但大面積引用是不是不太好,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尤其是涉及到圖片、數據、圖表的,肯定會存在版權問題,如何解決?

凡此種種,都是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還拿不準。


02

更為重要的是,我還發現一個更煩惱的事:有時候一個問題沒解決會接連再來一個問題,一個文件還沒有整理完,馬上又會由此引出一個新的文件,真心感覺有的部分資料多的整也整不完,有的地方資料少的可憐,需要到處找。大有一種“撐得撐死,餓得餓死”的感覺,素材的豐富程度嚴重不平衡。

怎麼辦呢?

隻能再查,再翻,再找,反正要盡可能的查到最新、最全的資料。

這些資料,不僅包括各大重要的文件,還包括各種論文、分析、報告、報道等,别說找了,單就是找來看,也需要不少時間。

如此一來,花費的時間就不是一丢丢,而是要以天為單位來計算了。

正因為這樣,這一周以來我基本上每天都會抽一部分時間來整理這個書稿,但直到今天也才整理了三章半的内容,目前還有一章半内容沒有整理完,希望明天再努力幹一天,能夠順利完工。


03

因為此前多次,都是跟别人合作一起整理書稿,我隻用負責其中的某一個和幾個章節即可。這回是第一次獨自一個人整理全書,不僅讓人覺得壓力有點大,也讓我深刻理解了,為啥有人因為出書會掉頭發。

不得不說,整理書稿确實是一件很耗費心力的事。

尤其是像我這種有強迫症的人,總是想着要盡可能的做得完善一些,完美一些,也正因為這樣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精力。

而且随着整理的過程越深入,遇到的問題也就越多,遇到的困難會更多,也越考驗一個人的功底以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好在等整體整理完,也會有一種很強的成就感。

這種感覺就好比一個人進入迷霧森林,剛開始的時候感覺很新奇,很有趣,幹勁十足,左奔右跑,開心極了;但走着走着就會遇到奇怪的事,遇到突如其來的困難,你會開始感覺到害怕甚至恐懼,但此刻隻有你一個人,沒有人能幫你,你隻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但最後當你一個人完成這次探險後,你會獲得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樣一想又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俗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整理書稿這東西真的要沉下心去好好去做了才知道過程的艱辛和不容易,不過好在大部分工作已經完成,勝利在望,明天繼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