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南流江畔上
素以經年/作
一年一度的春節,我回到曾奔跑過的那片土地,循着兒時的記憶,走到江邊。
已經好多年了,江還是那條江。在這個春節裡,看着水并不是很多,卻依稀想起小時候趕上發大水,水會淹過很多地方,放眼看去甚至像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不得不說的是江邊長大的孩子總是會不自覺的遙想大海的模樣,和海水不同的是發大水的江水是渾濁且泛黃的。
沒有洪水的時候,江水是清澈的,孩子們還常在江邊遊泳。在到達大江邊的時候,要穿過一條小河,印象中小時候這條小河的水也是很多的,小河面也很寬,還能在裡面遊泳,而如今已經變成了一條小水溝了。
不變的是大江邊那甘蔗地,還是每年種着甘蔗。我穿過甘蔗地頭到了江邊。江邊沒有小時候幹淨,其實整個農村的環境都比不上小時候幹淨,特别是兒時的江或水渠都是暑假炎熱裡遊泳的好去處,如今都成了小水溝,童年光景不複存在。
遠看江面,還是那麼寬廣,對面岸邊的樹木與景色似乎也變化不大。記錄生活的時候,我更多是感性的,隻想用感覺和大概去湊近那些回憶裡的存在。所以,我并沒有想對比而今的這江與兒時的江具體有了什麼樣的不同,也不想過分對比現在的故鄉與兒時故鄉的變化,隻給了自己這樣的回答: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應該也還會有些一樣的地方,這個世界總會有變化,也總會有不變的吧。
内心裡其實很想感慨些什麼,又是一種“哎,算了吧”的感覺。這是一種文字不精的無力感,想要訴說,卻難以言表。此般可能也是許多遊子,離開故鄉多年以後再回來看到的那種似曾相識,又些許陌生的景緻時共同的感受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早已經不是那麼純正。每每回到故鄉,想最多的就是兒時的記憶、當下的漂泊、未來的落葉歸根。幾十年好像真的就這樣彈指一揮間,目之所及故鄉的變化也好像并不是那麼大,要說明顯的莫過于算了算,老一輩的人慢慢遠去了不少,孩子也在不斷長大,同輩的人們變得越來越成熟,準确地說是感覺到在變老了。盡管還不知道未來的落葉歸根是什麼模樣,卻依然會忍不住會去想象。
思緒會把自己帶回到那個背井離鄉的漂泊裡去,還有那“融不進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真實寫照。每個人在這個世界裡的各自奔忙,最後都會變成了什麼呢?當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生命的渺小,懂得人生隻是一場經曆的時候,興許已經經曆了不少的事情,于是便懂得了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平淡而又認真地生活是多麼可貴。
每年的返鄉行程,是節日的風俗習慣,是長輩的要求與期待,也是在不斷告訴我們自己,我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不斷反複地加深着這樣的記憶,而且每年回來都或多或少看着家鄉點滴的變化,一幀一幀更新着記憶中的畫面,或許也是為了讓我們若幹年老了之後依然不忘回去的路,并還記得故鄉的模樣,因為那些曾經帶我們熟悉故鄉模樣的前輩們總會離去,而我們也終将會成為接替他們守住這故鄉模樣的記憶者。
然後是一代又一代的循環往複,故鄉還是那個故鄉,記得它模樣的人換了又換,變了的是時間與時間下的模樣,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人那故鄉記憶的守望與相傳。
看看,我這都寫的些什麼呢?心有千般思緒,表達卻又不是那麼的流暢,甚至還覺得有些故作深沉的矯情,終究還是文字功夫不精所緻。還不如,我就如素描般勾勒幾筆關鍵的字詞試試:快到中年的我、春節回了老家,到流經老家的南流江畔走走,看過兒時的江、家鄉的變化,年前奶奶遠去,過年走親團聚,聽了這個春節火爆的歌曲《世界贈予我的》,過了年返城準備開始打工,印象中還因家庭糾紛沸沸揚揚的大S忽然去世的消息刷爆全網,安靜時候那關于生命、生活、生死、故鄉、自己等所感所想,不知道如何表達,在這個時間裡随手寫成了上述的文字,當是留作生活的記錄。
走在南流江畔,江水清清,回憶悠悠,那個江邊出生的孩子回來過。
- 上一篇 時間管理踐行18.0~D42
- 下一篇 春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