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幸福安穩地過好退休生活?
過養老生活不難,要幸福安穩地度過養老生活有點難,必須滿足住房、收入、健康和親人陪伴等幾個條件。
再婚家庭的劉老師和老伴崔浩把養老生活演繹到極緻,羨煞很多同齡人。
01
劉老師是上海支邊青年,後來和河北籍支邊青年王順走在了一起,婚後生育三個兒子,本來雙職工家庭的生活平平安安,一場意外事故奪走了王順的生命,那一年劉老師隻有42歲。
大兒子已經參軍,小兒子按照政策回到上海讀書,王順遠在河北的姐姐把二兒子接到河北讀書,這才減輕了劉老師的經濟負擔。
大兒子在部隊表現良好考取了軍校以後就留在了部隊發展,工作和結婚都是自己搞定的,這讓劉老師非常欣慰。
後來有熱心人介紹了同樣喪偶的崔浩,崔浩的老婆在一場醫療事故中藥物過敏沒有搶救過來,留下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還有從老家過來幫忙的嶽母。
崔浩的老婆和劉老師本來就是同事,兩家的孩子也比較熟悉,就這樣崔浩和劉老師沒有任何阻力就走在一起。
嶽母感到有點為難主動提出:“你們現在有家了,我可以回山東老家去。”
“那怎麼行,回去你怎麼辦?”崔浩挽留嶽母。
“孩子們也習慣你在家幫忙,就留在這裡養老吧!”劉老師的态度決定了一切。
劉老師和崔浩相處不錯,不過經濟上是真的緊張:
劉老師的工資每個月要寄到上海供小兒子上學,崔浩這邊也不樂觀,兒子崔剛剛從部隊複員被分到派出所工作,吃住都在所裡,大女兒才畢業在皮革廠工作工資低剛夠自己用,小女兒還在上學,崔浩一個人的工資養家特别拮據。
有幾次崔浩想動家裡原來的存款都被劉老師婉拒:“那是他們的媽媽存下來的,等兒子崔剛結婚時購買家具辦婚禮。”
崔剛的婚事解決後,一個更大的問題擺在了劉老師和崔浩面前:崔浩的大女兒和劉老師在河北的二兒子戀愛了。
雖然有點不可思議,劉老師和崔浩還是尊重了孩子們的選擇。
02
劉老師退休那年,遠在上海的小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劉老師父母的老房子拆遷款給了她一份,這筆錢成了小兒子在上海買房的首付款,劉老師一大心病解決了。
崔浩的小女兒工作後談了本地對象,兩個人感情不錯就是對方條件太差,崔浩和劉老師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小女兒執意要嫁,崔浩和劉老師盡自己的條件給辦了嫁妝,兩個年輕人這才安頓下來。
就在崔浩盼着退休的時候工作量不大,劉老師和崔浩就到部隊去看望大兒子一家,做常規體檢的時候被查出肺癌中期,大兒子立馬安排住院。遠在外地的孩子們都盡自己的能力給予經濟支援。
這邊崔剛從單位透支兩個月的工資立馬感到崔浩身邊,手術非常成功,崔剛返回工作崗位,劉老師陪着崔浩在首付醫院進行化療。
崔浩出院後,單位安排他到幹休所工作并且把住房也安置在那裡。胃部被切除三分之一,崔浩隻能少吃多餐,劉老師掐着點給崔浩吃飯,有時候把飯送到辦公室裡。
劉老師的付出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對劉老師除了敬重又多了一份親情。
心情好,手術及時,護理到位,崔浩的身體恢複很好,退休後把河北的小孫女接到身邊照顧,一直到上幼兒園才給送回去。
緊接着又到上海帶孩子,孫子一歲的時候才帶回來照顧。
後來崔浩的小女兒購買樓房的時候主動提出讓爸媽賣掉平房,和她購買到一棟樓上。爸媽在上海,小女兒全權做主給爸媽裝修一樓的房子,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直接拎包入住。
03
後來劉老師和崔浩歲數越來越大,非必要不離開本地,周末在本地的子女回來看望他們,過年的時候外地子女們回來團聚。
最近劉老師膝蓋出現骨刺需要做手術,遠在上海的小兒子主動提出:“媽媽來上海做手術吧,這裡的醫療條件比較好。”
小女兒請假把劉老師送到上海,遠在上海的小兒子早就挂号安排好了一切,崔剛則把老爸接到自己家裡照顧。
手術那幾天,遠在河北的大女兒(又是兒媳)飛到上海親自照顧,手術康複後小兒子親自把老媽媽送到家裡。
康複階段,崔剛和小妹妹輪流晚上過來陪伴,早晨做好早飯、購買好當天的蔬菜和水果再奔赴工作崗位上。
劉老師身體康複後,老兩口完全可以獨自生活,居住在同一棟樓房的小女兒每天晚上過來看望一下,崔剛每個周末過來。
目前,劉老師和崔浩過着令人羨慕的退休生活,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他們長期和子女們配合默契:孩子們有困難的時候盡可能伸手幫助。
還有一點,他們有不菲的退休金和獨立的住房。
更重要的是,他們身體出現一點故障及時修補,把病變扼殺在萌芽狀态。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