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孤獨
個人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83期“無”專題活動。
放空大腦時,我喜歡哲學意義上的無。雖然并不真切理解無的确切含義,但我喜歡用這個字,以提升自己說話的格調。
“這隻能說明你跟他(它)命中注定就是無緣,就别糾結了!” 我經常用這句話勸朋友看開點,這“無”字開導簡直無所不包,也充分展現我的看遍人事閱盡滄桑的自信和從容。可是,這裡的“無”真的是通常理解的意義嗎?好像不盡是。可我想不透,也懶得去大傷腦筋自殘。
神遊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得活着,還得過得去。日常生活中我寵愛“有”,想有錢有閑,有花有月,有愛有光,想得快入魔了。對無沒有興趣。上次和同事喝酒閑聊,他說我的觀點不對,是現階段對“有”興趣大,因為啥都缺;過了這階段就不一定了。我才不信呢。他舉例說,到快退休時,就會希望自己無事着陸,保住一世英名;體檢時希望自己健康無事,不必再去複查一大堆指标;退休了希望自己無事一身輕,子女不啃老,孫輩繞膝但不用帶;無病無災活到八十八。他說的好像有點道理。
但轉念一想,他這個說法有點牽強附會。無論哪個階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無病無災身體棒棒吧,無事一身輕吧,有事有人管吧,不被公安紀jian找吧。每個正常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希望擁有的都是利己的,躲得遠遠的都是有害的,完全與年齡階段層級之類的無關。
不過這其中還是有麻煩事兒,比如閑,它的利與害說不清道不明,有時還會變。忙裡偷閑最惬意,閑得蛋疼就不好了。無它不行,有它太多也不行,最好來個三七開或者四六開。
哪怕是病,也不是絕對不行,一年裡發個燒感個小冒,這是需要的,如果什麼毛病都沒有,反而說不太好。原來部門有個領導,遇到一件特别難辦的事,他需要出席競争對手舉辦的一個活動,主持人就是他的殺紅眼敵人。可地方有個領導非要他參加,不罷不休,以營造地方搭台促進合作的氛圍。他沒了退路,就隻好靠感冒發燒住院來逃脫。這一招他連續用了三年,直到地方換屆為止。據他自己說,這病可真是救了他,沒它真不行。
其實,我一直在意的,是琢磨生命裡的無,那才最為神秘莫測。人是爹媽生的,都是卵子和精子的結合,是物質吧,怎麼就在幾個月大到一歲期間,腦中出現了記憶和思維呢?這看不見摸不着的思維怎麼來的?它原來在哪?它怎麼鑽進去的?人一死,它也沒了,即使切開大腦也找不着它,它哪去了?怎麼跑出來的?如果隻是腦細胞的聚散離合,為什麼會有天才和笨蛋的區别?天才生的可能是笨蛋,一字不識的可能生出個天才。腦細胞聚集超過某個度,就會自動産生思維嗎?如果與人比較腦容量,鲸魚遙遙領先。現代生物技術隻能揣測,根本無法驗證和複現。或許該找個外星人來。
可外星人到底是有還是無呢?
——————————————————
@斜風細雨吹,書香瀾夢第二組,一向胡思亂想求真,文字是不羁夢想,願共享格子世界的萬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