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蜜團-學習的理念:以自我為中心,運用于自我

...

每年你都會讀多少本書呢?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常常以閱讀量來衡量自己的學習效果,我以前也是其中之一。

那麼,怎樣才算是“讀完”一本書呢?讀了一半算嗎?閱讀小說算不算?如果沒有讀完一本書,你就沒有收獲嗎?反之,如果讀完了一本書,你就真的理解透徹了嗎?

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會耗費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收獲。閱讀一本漫畫書可能隻需要不到半天,而專業領域的書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而兩者的收獲也是天差地别的。

終究,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追求數量嗎?并非如此。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将多少知識内化到大腦中,使之成為自己的财富。

我們需要将書中作者的觀點通過思考轉化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觀點。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包括但不限于閱讀)探索關于某個觀點、某個概念的信息和内容,将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觀點2.0版本。

這個過程被稱為“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接受書中的知識。在閱讀時,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要搞懂什麼問題。

當然了,如果是出于開闊視野的目的,那麼當然可以把整本書讀完,但決不能為了讀完而讀。如果一本書,你隻對其中一部分感興趣,那麼也可以隻讀這一部分。

...

比如,如果從讀書會的角度來看,我們隻需要将書中解決痛點的方法講明白,無需将整本書都拿出來解說。或者,比如我每天進行讀書分享,我的目的是以更加易懂的方式向大家傳達書中的内容。

遇到書中晦澀難懂的概念,我就不一定會提及,而是會嘗試以更易懂的方式輸出給大家。如果大家對這本書感興趣,自然會去閱讀。

當然,最近我也接觸到了一些其他的讀書分享方式,以後也會嘗試運用過來,目的不同,輸出的方式也各異。

閱讀,并非使我們的大腦成為别人的賽馬場,而是要廣泛而深入地閱讀,将更多的書籍融入到同一個主題中,讓它們相互碰撞,最終留下的,将是自己的觀點。

所有外在信息,最終都必須“以我為中心,用于我自己”。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