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是媽媽,但婆婆給我的愛是母愛

昨天,發了一篇一家三口深夜去浪的文章,收到的第一條回複來自婆婆,她讓我們下午早點回家,她帶一一玩,我們好好補覺,感歎号。

...


前天中午,我們抱着一一回家,開餐前,我有點餓,順手拿了塊酥餅吃,等下午婆婆帶着一一散步回來,手上多了一大盒酥餅,婆婆說看我愛吃,讓我帶回去吃。


前幾天,婆婆給我發補助,她說:“帶孩子很辛苦,要調理好生活,操心不要太多。”


……


我們結婚領證的當天,一回家,婆婆摟着我和先生來一個大大的擁抱,随後,在家人群裡發了一句話,寫道:“從今天開始,我兒女雙全了。”


而我從結婚以來,就把口頭的、微信的、電話的稱謂都改成了“媽媽”,因為我相信,到達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是我本來就在那裡,我是她的女兒,她就是我的媽媽。


有一次,我跟先生說,我總是不太習慣跟人介紹說,“這是我婆婆”,而是說“這是我媽媽”,因為感覺在當代語境下,“婆婆”似乎成了一個帶着貶義色彩的稱呼,談起婆媳關系都是雞飛狗跳的。


先生把我的這個論調當成“彩虹屁”轉達給了婆婆,他說,婆婆搞着菜,腼腆一笑,說“我本來就把她當女兒呀。”


婆婆不是媽媽


很多公衆号文章都在告訴我們,婆媳就是婆媳,不是母女,然後舉例,你能跟媽媽大呼小叫,但你能跟婆婆大呼小叫嗎?你跟你媽一言不合,隔天就好,你跟婆婆鬧一鬧,還不得在彼此心裡紮下一根刺。


是。


我和我婆婆的相處方式确實和我媽不一樣,會更客氣一點,也更周到一點。


婆婆對我也不可能像對她兒子一樣,而是會更包容,更多退讓。


但在我跟婆婆的相處過程中,我并不覺得不能像和親媽那樣相處随意,就不是母女了,反而,這讓我反思起我對媽媽的态度,我是不是占着自己是她的女兒,占着我們的感情固若金湯,就敢對她不耐煩,就敢對她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就敢對她不夠關心……


我曾經确實敢,我現在依舊敢,但我不想了。


這樣的“敢”是能證明我們是母女,但如果一件事能傷害婆婆,就同樣能傷害媽媽。


不是以原生母女的關系去比照婆媳的相處,而是在婆媳相處的過程,去修正原生母女的關系。


不是把母女相處過程中的“不客氣”套用在婆媳關系上,而是把婆媳相處過程中恰到好處的“客氣”,延伸至自己的媽媽。


這樣去想、去做,無論是“後天母女”還是“親生母女”的關系,都在接近母女關系的本質——愛,帶着關心、包容與理解的愛。


這樣的愛隻能是母愛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婆婆每天很快樂也很辛苦。


一一出生的前幾個月,婆婆來家裡照顧我們,她一個人分飾幾角。要像月嫂一樣帶孩子,又要負責一家人的飯菜,還得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此,她經常累到八九點鐘就犯困,但隻要聽見一一的哭鬧聲,她就會在第一時間清醒過來。


那時,我初為人母,很能固執己見,婆婆不跟我計較,而是說:“孩子是你們的孩子,媽媽能給的隻是建議。”


那時,激素紊亂,心煩意亂,親近的人,常常是做的多錯的多,婆婆一次次理解、包容,她說:“媽媽生病了,不能來照顧你,我想讓你感受到婆婆在,跟媽媽在身邊一樣。”


月嫂阿姨想節約一點,把中午的剩菜,留給我晚上吃,婆婆堅決不肯,她一定要給我吃最新鮮的,除此之外,她每天想着法子給我弄有營養的,我愛吃的。


婆婆支持我産後康複、健身瘦身,她說,當了媽媽也要有女孩子的自信,每次我一出去幾個小時,她都讓我放心去,一一有她在。


她覺得帶孩子需要放松,讓我們約朋友吃個飯聊聊天;她看我和先生好久沒約會,讓我們出去看個電影過過二人世界。


她理解我們想要自己的空間,又擔心我們照顧不好自己,就和公公去菜市場買一大堆菜,再做上一些半成品,讓我們加熱就能吃。


她再忙,隻要有新鮮肉,都會自己手擀面皮,給我包餃子,讓我吃的營養、健康。


每一次一一哭醒不睡的深夜,隻要婆婆在,她就會把一一抱過去,讓我好好睡,有時候哼着搖籃曲一哄就是一個小時。


……


日子在不經意間,被無數個這樣充滿愛意的瞬間折疊而成,我會和自己的媽媽說婆婆的好,媽媽聽了後,會說:“你很幸運,有個好媽媽。”


媽媽,你隻說對了一半。


應該是,我很幸運,有兩個好媽媽。

...

2019年生日

...

2020年生日



被兩個媽媽的愛滋養着,生了孩子,我,依舊是孩子。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