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後重新學說話
生活中與小朋友相處之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小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
前些天看完了一本書《當了媽媽後重新學說話》,裡面用大量的實例說明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孩子對話是多麼重要。
大多數人對孩子的教育可能還是傳統的說教,但是會發現,不論你怎麼耐心去說,孩子不願意聽從或者不耐煩聽絮絮叨叨的說教。
設身處地的想,說教也是以家長的身份居高臨下去要求孩子,沒有人願意一直被命令着幹活。
孩子2到6歲的階段是性格,習慣等養成的年齡段,在還未完全學會說話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她們充分的耐心,鼓勵引導她們開口講話,而不是一味幹着急。
孩子哭鬧往往是有原因的,需求未得到滿足,餓了,受委屈了等等。及時安撫引導孩子說出根本原因,讓孩子學會情緒的表達。
要溫柔耐心并且細心的與孩子相處,小孩子也很敏感,可能因為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被傷害到。
想想自己小時候何嘗不是會被爸媽開玩笑似的說出來的話吓到,“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不聽話就送給别人”。
家長看來的玩笑話孩子是會當真的,不要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恐懼當中,而去做一個所謂“聽話”的孩子。
書不厚,裡面的内容卻值得每個家長仔細反複去閱讀,關于孩子心理成長,行為習慣方面。
生活中确實很多習以為常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往往會阻礙孩子與我們的溝通和交流,可能正是缺乏這種幾天的溝通才會造成家長與孩子的矛盾吧。
育兒方面書籍看了不少,如何與孩子相處,怎麼養育孩子,每本書都會有作者不一樣的觀念。
作為父母我們要自己去識别,不同的孩子不一樣的性格,與孩子相處,教育孩子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說話是一門技術活,尤其在牙牙學語的幼兒面前,尤其感受到了語言的重要性。
不妨重新學學在孩子面前好好說話,這是媽媽的又一重任。
- 上一篇 固執正直:一種獨特的個性之美
- 下一篇 我通過寫作對自己進行了長期的追蹤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