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狂人王闿運:甯為狂狷,毋為鄉願
鄭重聲明,原創非首發,文責自負。
清末明初,湖南湘潭人王闿運名聲遠播,褒貶不一。
他的身上貼滿了五顔六色的标簽,晚清經學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是官方給予的标簽,坊間卻有人說他不過是一“狂人”。
一個人集經學、史學、文學、教育學于一身,成為名家,确實有底氣“狂”。
翻閱史書,縱覽王闿運一生,他的“狂”主要表現在“狂行”、“狂言”、“狂書”三個方面。
01 狂行
《論語·子路》中有言:“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王闿運曾對弟子楊度說,年輕人要有幾分狂勁,才能有所成就。
史書記載,王闿運幼年成孤兒,由叔父撫養。他幼時反應遲鈍,資質平平,但勤奮好學。
《清史稿》說他“昕所習者,不成誦不食;夕所誦者,不得解不寝。”“經、史、百家,靡不誦習。箋、注、抄、校,日有定課。”
勤能補拙。學習上的瘋狂勁,讓資質驽鈍的王闿運好運開來。他9歲能文,19歲中舉人,26歲被禮部尚書、内務大臣愛新覺羅·肅順聘為家庭教師。
他為肅順寫的奏章得到鹹豐皇帝嘉賞,着令穿象征翰林清貴身份的貂裘,成為“衣貂舉人”。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王闿運在東洲書院學習時,就開始露臉揚名了。
據唐浩明《曾國藩》記載,一日,一老乞丐持着“欠食飲泉,白水焉能度日”的上聯,來東洲書院求對,難倒一衆飽學之士。
幸有王闿運用“麻石磨粉,分米庶可充饑”對上,東洲書院的名聲才沒被抹黑。
布衣卿相,書生公侯,是舊時許多讀書人的夢想。王闿運也不例外。
滿腹經綸的王闿運,自認為自己是王佐之才,他除了功名學、詩文學外,還掌握了帝王學。
年輕氣盛的青年,無所畏懼。20歲的王闿運在學校附近渡口看到牆上張貼着《讨粵匪檄》,這是湘軍要出征讨伐太平軍的動員令。
王闿運細讀後,發覺這篇檄文回避要害,通篇立腳點好像是在說湘軍隻是維護孔孟禮教之師,而非剿匪護君之師。
發現這一謬誤後,血氣方剛的王闿運直奔湘軍帥府,直接求見曾國藩。
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赫赫有名的曾國藩,王闿運沒有絲毫膽怯,他侃侃而談,直言不諱指出檄文的謬誤,還反問曾國藩這篇檄文是誰寫的,是否注意到失誤處。
接着,他還私下提醒曾國藩,這種檄文不要再張貼,免得外人說長道短,惹出禍端。
當曾國藩對他這些話表示是“高見”後,他更來勁了,勸說曾國藩趁這機會扭轉乾坤,成一番霸業。
王闿運的這種行為,在老謀深算的曾國藩眼裡不過是少年輕狂,魯莽罷了,并沒往心裡去。
在王闿運的懇求下,曾國藩安排他随軍行。王闿運多次提出謀兵布陣的計策,但多數沒有得到曾國藩的采納。
王闿運覺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離開曾門,幾經輾轉,進入戶部大臣肅順家,做家庭教師。
後來,慈禧要垂簾聽政,肅順等八大臣性命堪憂,作為肅順家的家庭教師,王闿運再次登門曾府,直愣愣地勸說曾國藩輔佐肅順,阻止慈禧,挽救大清國;或推翻清政府自立為王。
王闿運這次得到的是曾國藩用茶水寫在書桌上的三個“狂妄”。
王闿運不知是真的膽大,還是少根筋,在肅順被殺後,他還撰文《祺祥故事》,為肅順叫屈。
曾國荃要他寫《湘軍志》,事先警告他不要給湘軍抹黑,否則後果自負。
王闿運卻置警告于腦後,效仿董狐,秉筆直書,如實叙述,既褒揚了湘軍的功勳,也記錄了太平軍前期的淩厲攻勢,清軍内部各方的矛盾,曾國荃縱容部下燒殺擄搶的行徑。
書籍出版,惹怒曾國荃及衆多湘軍将領,書被毀,王闿運才保住了腦袋。
在肅順死,曾國藩處碰壁後,王闿運不再涉足官場,轉頭回家設壇辦學。
甯為狂狷,毋為鄉願。王闿運骨子裡的狂随處可見。在教育界,王闿運的資本足夠他“狂”上天。
他曾主持成都尊經書院,曆任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山長,主辦南昌高等學堂,開辦私塾。當時,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師”、“泰山北鬥”。
人說匠人不可入仕,他偏就收匠人為徒,因材施教,帶着他們到處遊曆。“王門三匠”木匠齊白石、鐵匠張登壽、銅匠曾招吉後來都有了不俗的成就。
他不承認“女子無才便是德”。他的女兒個個習文吟詩,他的門生中也有女弟子。
王闿運設帳授徒四十年,擁有弟子三千。著名的如楊度三兄妹、夏壽田、齊白石、八指頭陀、宋育仁、楊銳、廖平、劉光弟等。
“狂人”的表現多數是不拘小節、随性而為。王闿運也不例外。
王闿運中年喪偶,妻妾離世,留下四子十女。若是再娶,後母與子女必有間隙,他不願家庭失和。
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他選擇寄情于老媽子。老媽子既能料理家務,又能滿足自己,還能省錢,何樂而不為?
王闿運做事做人都很坦蕩,不藏着掖着。他鐘情老媽子,給老媽子制名帖,帶着她赴宴、會友,人前秀恩愛。
袁世凱聘他為清史館館長,他預計袁世凱的複辟難以成功,為自己好脫身,他就帶着老媽子上京。任由老媽子胡作非為,把清史館搞得烏煙瘴氣。
幾個月後,他借老媽子難以管服為幌子,直接撂挑子,帶着老媽子揚長而去。
王闿運不畏權貴,藐視世俗,率性而行的行為,在僞道學倡行的時代,又怎能不被貼上“狂人”的标簽呢?
02 狂言
“狂人”有狂相,除了行為舉止透出“狂”态,更多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他的言語知曉他的“狂”。
王闿運在曾府沒被重用,遭受冷遇的他很是不快。有次他求見曾國藩,曾國藩沒有及時接見,為表歉意,設宴請他。王闿運直接回怼“遠途而來,不為飯爾”予以拒絕。
王闿運不買曾國藩的面子,左宗棠知道後,說他“太過狂悖”。
此番評價讓王闿運知道了,他立即回信反擊左宗棠:
“将兵十年,讀書四紀,居百僚之上,受五等之封,不能如周公朝接百賢,亦不如淳于之日進七士,而焦勞于旦暮,目營于四海,恐仍求士而士益裹足耳。”
怼完曾國藩,反擊了左宗棠,王闿運成了“不好惹”的狂人。
地方官員要見他,都是先送上帖子,許他同意才能拜見。
有次湖南巡撫陸春江到衡洲府辦事,一周後想專程去船山書院拜訪王闿運,叫衙門送了一張拜帖,請他在書院等待。
王闿運一看,拜帖隻在上面簡單寫了一句叫他在書院等候的話,心裡就來氣。
他怪陸春江到衡洲府七天了才想起來看他,說陸在他面前擺譜,也不知是誰教出來的混賬學生,拒絕見陸。
王闿運天不怕地不怕,對前人學者、大師學說的評價也多有驚人狂語。
他經常痛诋“宋學害心術”,諷刺朱熹的“道統”為“稻桶”。
他對弟子說:堯、舜、孔子可以為師,楊、墨百家可以為友,孔子的後世都是笨伯。
作為一代文學家,王闿運自有自己的文學理論。
《湘绮樓說詩》中他主張“詩必複古”,而“複古”主要是恢複漢魏六朝詩的古意古貌。
并把學詩的起始定為其時之五言:“不先工五言,則章法不密,開合不靈,以體近于俗,先難入古,不知五言用筆法,則歌行全無步武。”
《論七言歌行流品答陳完夫問》評元、白歌行時指出兩人“全是彈詞”,但元稹卻能開合自如,白居易于此則無法與之媲美;李商隐等晦澀難懂、語辭拉雜,難同元、白之自然比高量低。
《湘绮樓評詞》中評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首出韻,然則是豪語,不必以格求之。”
評李清照的《聲聲慢》:“女郎語,諸家賞其七疊,亦以初見為新,效之則嘔。”
文如其人,我們從王闿運的詩詞,對聯中也能窺其“狂”勢。
王闿運遊學江浙時,因身材矮小,其貌不揚,有人想試探他的學識深淺,故意出對聯奚落他。
他坦然作答:“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
話音剛落,舉座皆驚。這副對聯現刻錄于嶽麓書院的文廟。
從這副對聯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睥睨狂傲的王闿運,他的豪橫之氣畢現。
他的自挽聯:“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述詩禮;縱橫計不就,空馀高詠滿江山。”
用“高詠滿江山”總結自己的成就,也有蠻狂了。
“狂”深入骨髓,溶于血脈。王闿運不僅是在學術上有這般狂,在家教中也有雷人之語。
女兒衆多的王闿運,女婿并非個個有出息。有一次,一個女兒寫信給他哭訴其丈夫的惡行。
他回信說:“有婿如此,不如為娼。”
此番言論的父親,在泱泱大國中可能也就隻王闿運一個了。
王闿運的狂言令人咂舌、狂行引人側目,那麼他的“狂書”又是怎麼一番景象?
03 狂書
王闿運集經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于一身,著作等身。
據史料記載,王闿運為學主要研究《春秋公羊傳》,但他是從《禮》開始考察研究,20來歲就寫了《儀禮演》13篇,後才開始探讨《春秋》。
他治經的目的隻在“尋其宏旨”,用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訓,雄文章。”
王闿運的經學著作留存于世的有《周易說》《尚書箋》《尚書大傳補注》《詩經補箋》《禮經箋》《周官箋》《禮記箋》《春秋例表》《春秋公羊傳箋》《論語訓》《爾雅集解》等10餘種,200多卷。
一個人能有這麼多的經學著作,能而且影響到後世,夠“狂”吧?
王闿運是多面手,在史學方面他編著了很多地方志,如《桂陽州志》《東安縣志》《衡陽縣志》《湘潭縣志》等,後人曾評價“斂雄才于方紀,納萬變于小篇”。
他最得意的史學著作是《湘軍志》。雖然原版被迫焚毀,但在弟子們的幫扶下,再版流傳。
後代有學者稱《湘軍志》“文筆高朗,為我國近千年來雜史中第一聲色文學”,“是非之公,推唐後良史第一。”
王闿運不僅寫詩、選詩、評詩、評詞,書法成就也頗高,篆隸楷行皆有造詣,而尤其以楷書和行書最為時人所稱贊。
他說:“學文,謂寫字也”。他天天寫日記、抄書,自己著書都是親自抄錄,一筆都不苟且,無一字失誤,即使是後期的應酬之作,也是如此認真。
正是這種日複日的抄寫練筆,所以有了書法上的造詣。
他的“抄書助讀”法,一直堅持到八十歲都沒有停止,他曾手抄二十三史。他認為抄書一遍,勝讀萬遍。他送給女兒們的嫁妝裡少不了他抄寫的經書。
作為一個教育家,王闿運從教四十年,閱卷評卷是他最繁重的日常工作。
《湘绮樓日記》是晚清四大日記之一,王闿運在日記中記錄了大量的閱卷情況,他每天的閱卷數量從數本、數十本,到數百本,甚至千本不等。
王闿運這樣熬時間耗精力,為晚清教育事業付出幾十年,他不愧為晚清一代名師。
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王闿運的“狂言、狂行、狂書”,充分印證了明代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的名言:“士有志于千秋,甯為狂狷,毋為鄉願。”
04 以人為鏡
王闿運已作古百餘年,其墓穴已列為湖南省曆史文物單位,供後世人憑吊。作為曆史名人,王闿運把作品和傳說都留給了後世,任人評說。
以人為鏡,明得失。“狂人”王闿運如一面鏡子,可以照見百多年後的我們自己。
先天資質不足時,我們該如何精進自己?王闿運以勤補拙的經驗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學有所成,滿腹才學如何得到施展?在職場如何處理人事關系?如何得到領導首肯?
王闿運因狂妄自大、不谙職場規則、魯莽行事,導緻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失去加官進爵機會。這是給我們最好的警示。
做官不成,轉為教學,把一生才學傳授與人,實現人生價值。王闿運審時度勢,知進退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效仿。
人無完人。王闿運的功過是非都值得我們借鑒。
揚其長避其短,該“狂”時“狂”,該“斂”時“斂”。為人處世執圓融,人生多順暢通達。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