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系列:從兩盆銅錢草談環境影響力 20200713

   

...

旁逸斜出,自由生長

    同事愛養花,辦公室裡自然是少不了各種常見的花花草草,養花的人還多愛分享,幼苗繁育、扡插,互通有無,各自的家裡都有一些相同品種,無事時在一起曬曬花草,品頭論足一番,倒也自有樂趣。

        某天她驚奇道:“你看我這盆銅錢草,長得好直!”

        聞聲看去,簡直就是微型的荷塘,一片片圓圓的葉子,筆直的莖,挨挨擠擠,真好看! 當時我隻想到一個詞來形容她的那盆花--“亭亭靜直”。不對,什麼時候銅錢草也可以用上這個詞了?我家裡的銅錢草那可都是“旁逸斜出”、“張牙舞爪”,極具藝術品味的啊!

          同一盆裡分出來的兩盆花,為什麼差别就這麼大呢?

        分析來分析去,陽光、雨露,甚至養花的泥都一樣是原盆的,隻發現一個不同點,她用的是圓柱形玻璃杯,小口、細高的那種;我用的是冬天種水仙的盆,矮胖、大口,絕對可以自由生長,想往哪個方向就往哪個方向。

        她說,怎麼樣,你還是回家換個我這樣的盆吧,沒點約束,就沒有造型。

          當然,從養花的角度來說,有人喜歡端端正正的,有人喜歡東斜西扭的,這隻是審美趣味和觀點的問題。

          轉念一想,養花也不盡是養花,跟養娃也有點類似。

          器皿于花,如環境于人。

          環境 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才會有北大的勵志保安,緊随其後又有了廈大的勵志保安,浙大的繪畫和吉他宿管阿姨、畫家保安……成功當然少不了自身的堅持與努力,身處一個良好的環境中,你的努力可能就會事半功倍;逆境中成長更鼓舞人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從逆境中突圍。

          身在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和學校,你想不好好學習,沒人陪你玩耍,别人都在用功,無趣之下,你也隻得用學習來打發時間;要是在一個沒有學習氛圍的環境裡呢,也許你剛捧起書本,就有同學來拉你,走吧走吧,我們組團去練級,于是大把的時間都耗在了網遊上。

          當年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當然,他的觀點過于絕對,這是不可取的,但也從側面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

          曾經見過街頭小販的孩子,心算特别厲害,為什麼啊,跟他爹學的,那時不象現在,有各種計算器,從前都是靠心算的,要是反應慢了,或者算錯了,半天做不成幾份生意,那也當不了小販。

          後來讀書工作,見得人多了,自己也越來越體會到人與人就是不一樣,班級有同學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單位有同事,舉手投足,從容自得,原來是來自不同的家庭,見慣了場面,耳濡目染,自有一種氣質。

          想起一個成語,拿來分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語出《荀子勸學》。整個句子的意思是蓬草生長在大麻中,用不着扶就長得挺直;白沙混雜在烏黑的泥土中,跟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前一句比喻良好的環境對人的積極影響:後一句比喻不良的環境對人的消極影響。整個句子從正反兩方面闡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

        養花的器皿不同,長出的花就有了不同的形狀;孩子的成長環境如果不同呢?

        成長環境,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否認學校教育對于個人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甚至有時候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因為一個孩子從嬰幼兒開始到成年,性格、習慣、三觀的養成,更多的來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所以民間有俗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才成就了一代大儒。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聰明的家長,不會把孩子的成長問題都推給老師和學校教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