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安即是歸處》:光與影裡的馬纓花 2

...

季羨林先生白天在學校,他接觸的都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青年學生,一定是開心快樂的。

可是到了晚上,一個人回到類似古墓的深宅大院,“沒有人聲,沒有電燈,沒有一點活氣,在煤油燈的微光中,我隻看到自己那高得、大得、黑得驚人的身影在四面的牆壁上晃動,仿佛是有個巨靈來到我的屋内。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襲來,折磨着我,使我無所逃于天地之間。”這句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就足以說明作者此刻的孤寂,是怎樣的一種折磨。

這是作者本人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我們再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看這深宅大院給人帶來怎樣的折磨。

當作者的朋友們得知他住在這樣一個地方,除了不得不來的,其餘的人都不敢前來拜訪。

不得不來的,也是一定要避開黃昏時分走進這個院子裡來找他,而且一定要在大門口與門衛确認好作者一定在家,才敢向大院深處挺進。

可是百密必有一疏,有位朋友來訪,恰恰在黃昏時分,又恰恰門衛以為作者在家,就把來人放了進來。

迎接這位朋友的卻是“在黃昏的微光中,隻見一地樹影,滿院石棺,我那小窗上卻沒有燈光,他的腿立刻抖了起來,費了好大力量,才拖着它們走了出去。”你看看,這是什麼樣的所在,是不是把人吓個半死?

人要産生恐懼感的時候,那是相當難受的,我有親身體會。有一年在河北,屋子裡有一鋪大炕,晚上睡覺的時候,左邊睡着妹妹和表妹,右邊是母親和嬸子,我躺在正中間。

腳朝向寬大的窗戶,兩側都有窗簾卻不拉上,窗戶的左上角是鄰居家樓上的燈光,照得通亮,我心裡還挺高興,這明晃晃的,那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那燈光突然消失,窗戶朝向院子裡,躺着其實看不見什麼,隻是滿眼的漆黑一片,天空中無數閃爍的星星倒是看得真切。

在燈光熄滅的時候,一陣恐懼襲來,我眼睛瞪得老大,耳朵卻在捕捉着聲音。其實除了高高低低的鼾聲,别的什麼也聲音也沒有,可我就是不敢閉上眼睛,一陣陣的頭皮發麻,汗毛直豎,一夜無眠。

所以作者那位朋友的感受,我是理解的,恐懼是一種極端難受的過程。

正在作者深感無可奈何的時候,是院子裡的馬纓花拯救了他。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傍晚的時候,我從外面一走進那個院子,蓦地聞到一股似濃似淡的香氣。我擡頭一看,原來是遮滿院子的馬纓花開花了。在這以前,我知道這些樹都是馬纓花,但是我卻沒有十分注意它們。今天它們用自己的香氣告訴了我它們的存在,這對我似乎是一件新事。”

在這裡,作者道出了他的心聲,是花香慰藉了他的寂寥,馬纓花成了他的知心朋友。從此,在這庭院深處他就不再孤獨了,有了傾訴的對象,有了花香為伴,也就多了一些生氣和活力。

2. 光中的馬纓花

北京解放了,作者終于搬進北京城,似乎重獲新生一般。

城裡也有馬纓花,而且更多更盛,尤其是襯上紅牆、黃瓦,更顯得絢麗多姿。

城裡的馬纓花,葉子仍然是那樣的葉子,花也仍然是那樣的花,但是感覺上終究是不同的。

對于作者來說,還是會經常回憶起那大院深處的馬纓花。那影中的馬纓花,總是和黃昏、夜雨,或者是迷離的夢境聯系在一起,而且那些馬纓花總是缺少陽光的。

光中的馬纓花,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綻放它的美麗,即使是黃昏、深夜,仿佛也像在陽光裡似的閃着光亮。

所以,作者深情地說:“我從此就愛上了這光中的馬纓花,而且我也愛藏在我心中的這一個光與影的對比,它能告訴我很多事情,帶給我無窮無盡的力量,送給我無限的溫暖與幸福;它也能促使我前進。我願意馬纓花永遠在這光中含笑怒放。”

說了這麼多,馬纓花到底是什麼樣的?我查到了,與您共享。

...

馬纓花(來自網圖)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