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賢

原文: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網譯:孔子評論子賤:“這人是個君子!如果魯國沒有君子,他怎麽會有好品德?

孔子選了女婿,選了侄女婿,接下來選了一個君子楷模。
孔子說“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不是說不會說不能說不敢說的人才像君子,才是君子,而是君子肚裡有東西,知道何時該說何時不該說,不當說,則沉默是金,當說,則責無旁貸。
孔子說話都是有場景的,單純為講課而說,有,但更多的是以實事說課。
選女婿、侄女婿那兩段不妨當作是給提親的媒人做戲,因為兩個人都是已經選定、有溝通的,媒妁之言隻是補一個禮儀之儀而已。
孔子評價所言不多,點到即可。
孔子重儀。

但孔子選一個君子楷模做什麼?
時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孔子大學招生,其它大學也招生,而時世上為君子或俊傑的雛苗并沒有那麼多。
所以要招生。
在春秋,或許用招賢文雅一些,就是招募來學校讀書的好苗子。
君子或俊傑的雛苗當然也是人各有志,多是奔的前程,如果沒有一地足夠的吸引力,就會轉投其它大學。
曾經範蠡也像孔子去拜會老子一樣,也拜會了孔子,隻是範蠡不想做君子,所以飄然而去,孔子也不能奈若何。
孔子大學的專業是MPA,品牌是培養的能入世能治國理政的君子。
孔門畢業的君子,不但有仁心,還有仁力。
這是孔子的理想人才标準。
定标準容易,但能按照标準去培養出來,也是難之又難。
但标準就是榜樣,就是楷模,其力量是巨大的。
這次孔子對宓(fú)子賤同學的評價,應該是準備求學的準學子在來孔子大學查看情況時,孔子做的優秀畢業生推介。
孔子這次沒有讷于言,而是不遺餘力。

孔子的開場應該是向來者介紹了子賤同學剛來孔子大學時的情況,畢業之後,魯君讓子賤去治理單父(今山東菏澤單縣)邑。
子賤入孔子大學前已經有過工作經曆,在魯國朝堂為政。
孔子接着就聲情并茂講述了子賤為單父宰(相當于現在的縣長,那時沒有書記一職,宰最大)的前後情況。

過陽橋之魚。
孔子說,我們上課時講過陽橋之魚。
在釣魚時,隻要放上魚餌,就會有一種叫做陽橋的魚蜂擁而至,很容易上鈎,但是這種魚肉質薄、不鮮美;還有一種魚叫做鲂魚,無論放什麼樣的魚餌,它都不咬鈎,但是這種魚肉質厚、很鮮美。
作為新入主的新官,會有很多謹願之士蜂擁而至,但多不能做事,隻為漁利。
子賤到了之後,來迎接的很多人,都成為子賤的陽橋之魚。

得魯君授權。
子賤在朝堂工作時,提出過不少好的建議,都因一些小人之心的同僚給魯君進了讒言而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子賤赴任時特别向魯君要了魯君身邊的人作為去治理單父的助手。到單父之後,對于當地一些賢能之士開始統計整理,子賤讓兩個助理記錄這些人的情況,而子賤故意不斷觸碰兩個人,結果寫的一塌糊塗,子賤很生氣,把他們損了一通。結果兩人就撂挑子不幹了,回到了魯君身邊,并報告這一過程。
魯君就找來孔子,分析情況,結論就是子賤擔心還會有小人在魯君那裡進讒言誤事,于是魯君就讓人告訴子賤,單父由子賤獨立治理,魯君不插手,每五年彙報即可。
子賤有智,魯君有慧,孔子成仁。

勞心而不力。
子賤在單父“彈琴取樂,悠然自在”。
何以能?
“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師者一人”。
子賤在為政的過程,像對待父親一樣恭敬的人,有三個;像對待兄長一樣恭敬的人,有五個;像對待朋友一樣的人,有十二個;像對待自己的老師一樣的人,有一個。
子賤同學把禮之仁,之制,之儀,之義,已經融于日常,不是一個人在做宰,而是一群人在一起做宰,幾年下來,單父已是物阜年豐、風淳俗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子賤之得失。
孔子見到子賤,問為官以來,有什麼收獲和損失。
子賤說,沒有損失,但是有三個收獲。第一個收獲:因為我在為官做事,所以之前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可以實踐和應用,因此我的學問會變得更加穩固;第二個收獲:因為我有俸祿,所以我有能力施與我的親屬,因此親戚之間變得更和睦更和諧了;第三個收獲:我的公務雖然繁忙和急迫,但是我還是可以抽出時間吊唁死者、慰問病者,所以我和朋友變得更加親密了。

接下來,孔子的重點就來了。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君子就是子賤這樣的人!不但有仁心,還有仁力!還能“鳴琴而治”!
子賤這樣的君子是怎麼來得呢?
是君子培養出來的呀!如果不是君子培養,他身上的那些君子的特質怎麼能有呢?
子賤是孔子大學的畢業生!
當然也是子賤同學聰慧,就像今天的你們一樣,假以時日,也一定會像子賤同學一樣成為仁人君子,社會賢能,國之棟梁!
先讓子路同學帶你們去參觀一下吧!

至于是誰,讓孔子費了這麼多口水,最後有沒有入學,《論語》沒記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