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小學生(一)

...


當孩子清亮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時,我才驚覺已是下午四點多。

他問道,媽媽,你今天是不是忘記将IPAD藏起來了?

我說,不是忘記,是我就将IPAD放書桌上了,既然你能做到按約定控制好遊戲時間,我也不想費力氣藏來藏去。

孩子說,是的,媽媽,你要相信我,我會控制好自己。但我現在要先寫作業,就不和你說了。

我還未來得及說再見,孩子便把電話挂了。

這是孩子,我的孩子,成為小學生以來的第九日。


在這短短不滿的十日裡,每一日的經曆似乎都可按下定格鍵,挑選出無法錯過的“不同尋常”。


如孩子上學的第一日。

晚飯時,孩子說,“媽媽,你沒将雨衣讓我帶到學校備着,今天全班就我一人沒帶雨衣,後來是老師用一個塑料袋套在我頭上,讓我出校門的。”

我看他依舊穿着進校時的衣服,料想雨水并不大。

于是,我腦海中想象着,一群身穿雨衣的孩子間,我的孩子卻頭套塑料袋一臉郁悶。

我不禁哈哈笑道,掩飾着自己内心的自責。

孩子詫異地看着我,竟也勉強地跟随着,露出了笑意。


如孩子上學的第二日。

送孩子去學校,急匆匆出門,在給孩子扣安全帽按扣時,卻夾到了他脖頸上的皮肉,孩子的眼淚霎時間便淌了下來。

我心中愧疚、自責、心疼,洶湧而來,可看到孩子邊哭邊喊疼時,反而生出絲絲煩躁,怨怪孩子不堅強,眼淚掉得太輕易。

于是,我嘴裡敷衍地說對不起,但仍伸出手去,用力地将孩子推進了電梯。

等将孩子送到校門口,查看他的脖頸,果然紅腫了一小塊。

我又蹲下身去,平視着孩子的眼睛,柔聲說道,對不起,是我太心急了。你疼不疼?要不要媽媽幫你吹一吹?

孩子早已不哭,說着,不用了媽媽,沒有流血就沒事的。


如孩子上學的第三日。

孩子即将出門,我卻似丢了魂般,不自覺念叨着,“應該沒忘什麼東西吧?東西都帶齊了吧?”

孩子走到我跟前,腼腆地說道,“媽媽,我老師也說你是個不用心的媽媽。”

孩子說完這話,便去學校了。

而在家的我,終于記起,我确實忘了一件事,我忘記填寫今日的體溫數了。

那一刻,想起孩子的話,我想錘死自己的心都有了。

惶惶然,挨到晚上,見到孩子,可孩子并沒有說起體溫數的事。

倒是我神神秘秘地,拉着孩子下樓,猶猶豫豫地問道,“老師說媽媽是個不用心的媽媽,爸爸也說媽媽做事讓人不放心,你會不會不喜歡媽媽了?”

孩子說得那麼自然而然,說道,“沒有啊,還是喜歡你啊。”


如孩子上學的第四日。

先生終于按捺不住,神色焦慮地問我道,“這孩子,每天的星星評價數放到全班來看,總在倒數十幾名,這可怎麼辦?”

是的,每日下午四時左右,班主任便将星星排行表拍照發在群裡,那一刻的我就如眼神不好的老妪,總要将身子幾乎貼到屏幕,細細數着孩子的星星數。

孩子的不拔尖,自然也焦慮。

但想到每日到家,看到的都是興高采烈的孩子,我還是默默地将星星數這件事抛到了腦後,即便孩子會開心地對我說,媽媽,我今天的星星比昨天多。

而我也隻能說,是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也不要太辛苦哦。


如孩子上學的第六日。

語數外三門功課都有作業。孩子反感地抱怨作業多,晚飯後再無法出去玩。但在這晚上,堅持要出門,去理發。

我自然懂得,理發隻是出門的理由。

不忍心讓他失落,雖已不早,但也帶着他去理發。

在路上,我說,謝謝你,小朋友。

孩子驚奇地問道,媽媽,你為什麼要謝謝我?

我邁着輕快的步子,快樂地說道,“因為媽媽也喜愛出來走一走。謝謝你,因為你很快地完成了作業,沒有拖延,才讓我可以出來呼吸這夜晚的空氣啊。”

孩子也笑了起來,笑得在夜色中,一片羞澀。


如孩子上學的第七日。

老師在群裡通報有十六位學生未帶英語書。此消息一出,立即有未帶書的家長在群裡感歎,沒想到活動課是英語課,孩子回家來定要責怪自己,未帶英語書。

當然,我也開始忐忑不安,因為我孩子也是那未帶英語書中的一個。

我也猜想,孩子會如何抱怨我呢。

但回到家,孩子見到我,先絮絮叨叨他今日的新奇之事,又突然想起般,說,媽媽,我們今天忘帶英語書了。

是的,他用的是我們,而不是你,也沒有說都怪你害我沒帶書。

所以當孩子的話一出口,我承認自己暗自松了一口氣,于是做出一副委屈苦惱的樣子,說,是啊,沒想到課表上的快樂周三竟然是英語課,你快樂了嗎?

問完,我便先笑起來,孩子也跟着笑了起來。


就這樣,一日日地,孩子成為小學生這件事,漸漸地,似乎步入軌道,成為平常化。

但我不得不承認,我始終在焦慮,晚上會睡不着,早上又會早早醒來。

雖然每天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打開孩子班級信息群,唯恐漏掉信息。

但依然還是出狀況,沒有做到完美的百分百。

是自己的“不用心”嗎?還是自己實在太糟糕?

無論是自己的拷問,還是先生的責問,我也委屈,也自責。我多麼想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又多麼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但現實并不是如願的。


站在焦慮的漩渦,隐隐之中,又存有種聲音,它在提醒我要努力地無條件相信孩子愛着孩子,它也在說服我要接受自己做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并沒什麼。

最重要的是接納孩子的本色,接納自己的本色。

我忽然有些懂得了,在陪伴孩子這條路上,為何也是自己的一種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