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千字文》——大道看對誰說

以前零零散散讀過《千字文》,這次是看到孩子的拼音大字版,一口氣讀完了的,倒也簡單易懂。

讀後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現代人讀傳統古籍尤其這類所謂聖賢著作(比如四書五經之類),最大的問題可能在于價值觀。

今時不同往日,往日與上古也有不同,但道理能不能一貫到底呢?

人人都在口頭上說能,但實際在思想上、行動上未必能。

《千字文》字裡行間還是不出儒家聖賢理想化治國、理想化人性這個路子。與現實映照,我們還是能發現這種思想有一定的優劣:好處是教人為善,壞處是嚴重低估了某些人的人性之惡。還是那句話,看好話對誰說。對善良之人,這是金玉良言不為過;對那些拜金主義者、權欲熏天者,那這些話就是笑話。

比如退位讓賢、資父事君、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節義廉退等,這在現在是不大可能了。

又比如嫡後嗣續、祭祀烝嘗、執熱願涼、夙興溫凊等等,這般尊重老人之舉,就更是難了。

我覺得《千字文》的另一優點是在景色描寫、場面描寫、持靜、守志等方面觀點獨到。

今人讀古書,或者說任何人讀書,都是從書中讀自己。對于契合于心的理論,則心領神會;與自己做人原則矛盾的,則深思其合理性,可則吸取,不可則丢棄,如是而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