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 可能會關乎孩子的一生

一對母女在路上的對話:

女兒:考的好的時候,你說卷子簡單了;考的不好的時候,你說我水平不行。那你就是說我水平不行。你幹脆說我腦子不行算了。

媽媽:沒有那個必要。我跟你說你本身就很差。

女兒:你就說我很差就完了,我知道我很差。我哪次考的好的時候,哪次出風頭的時候,你都說我很差。我在你心裡就沒好過。

在我看來,這種pua式母親,身邊随處可見,無時無刻在否定孩子,否定老公,什麼事都必須按照她的思路走。這種女人自己累,身邊的人也累。

就感覺有些女人似乎一直都在更年期裡。

想起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媽媽。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成了蘇明玉一生都難以抹去的陰影。

聽人這樣說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否健康,可以這樣看,不考慮生物學關系,看能不能做朋友,如果能,就是健康的,不能的話,就要自己找找原因了 。

這種朋友關系肯定有,不多見。倒是有時看國外影視,聽到孩子直呼老爸老媽名字,感覺蠻親切的,看起來也的确像朋友。說實話,我覺得這方面人家确實做的好一些。

我看《唐頓莊園》時,有一個細節印象深刻。伯爵家的三小姐愛上了家裡的司機,伯爵自然是堅決反對,以斷絕關系像威脅,但三小姐決心已定,準備跟司機去他的家鄉愛爾蘭生活。

臨走之際,伯爵主動與女兒和解,并祝福女兒幸福。伯爵夫人對此不解,伯爵說既然已經這樣了,與其失去一個女兒,不如再多一個女婿。經年以後,司機女婿完全融進了這個貴族家庭,與伯爵一家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我當時就感覺這個父親做的特别棒,成全了女兒婚後的幸福。

我從來都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要重要的父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比起老師來也更為強大。就我個人而言,我至今仍能記得童年時代的一件事情:有一次跟鄰居的孩子在路上玩,遇到一個很吃力拉着地排車的爺爺,我們幾個小孩子在後面一起幫着爺爺推車,一直幫他推到了家裡,然後就很開心地回家了。在院子裡遇到正在洗衣服的母親,我就很炫耀的跟母親說了剛才幫助爺爺推車的事情。本認為會得到母親的贊揚,但母親看到我身上髒兮兮的衣服卻不高興了。

當時的感覺如今仍能回憶起來:很失落,很難過。

我說不清楚這件事對我影響有多大,但後來上學時,老師每學期寫的評語中,似乎總有那麼一句“希望要多關心集體”之類的内容。

多年以後,等我自己做了母親後,我有時也會想,當初可能母親隻是被繁重的家務瑣事困擾,已無力分享一個小孩子從幫助他人之中所獲得的快樂。有些父母或許一生都不明白,他們所忽略的、誤解的某些東西,可能會關乎、影響孩子的一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