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一眼萬裡
這部小說引人入勝,一天就看完了。
吸引我的主要是兩點,不,看完後再次看序發現一共還有一點,一共三點。
一、劉震雲老師是河南人,而延津離我的家鄉很近,有相同的風土人情。比如瞎子老董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說法是伴随着我長大的。小時候最怕看到瞎子,怕他們駭人的雙眼看到的人的靈魂。像看恐怖片一樣,越害怕就越想看,越害怕就越想聽他們算卦,講别人的前世今生,看死人如何托夢或者附身……小說裡的情節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
二、他講故事的語調,像極了我的一位本家爺爺。小時候窮,沒有任何娛樂活動。我們一群小孩子每晚飯後的固定節目就是去那位爺爺家裡聽故事,也說是“聽古”。爺爺講得繪聲繪色,神話和恐怖色彩經常會吓得我們不敢走夜路回家。每次都說太害怕了明天不去聽了,第二天就把這話忘得一幹二淨,晚飯後如約而至。
三、回頭又看了一遍前言,講如何把六叔的随心所作的毫不相幹的畫系統的串聯起來寫成小說以示紀念,真是煞費苦心。沒有想象沒有才華怎能安排的這麼巧妙地寫出來,所以這部小說裡有神話,有穿越,又都出現得恰到好處。
小說時間跨度大,從明亮的孩提時代到知天命的年紀,大半生完整地呈現出來。風風雨雨,命運的軌迹總是在走過之後才清晰可見。讀着讀着,又好像能在小說中看見自己。一些所謂的意義,不言自明。
在書的260頁出現了“安陽”“湯陰”,一下子把我帶回家鄉去了,多麼熟悉多麼親切,仿佛每一行字都帶着鄉音。看到湯陰小夥子去西安冒名領賞時,我不自覺地用湯陰話在心裡默讀起來。
我喜歡讀這種語言淳樸的書。我在圖書館看到了《一句頂一萬句》,安排上。
- 上一篇 金獎之後
- 下一篇 有些東西 可能會關乎孩子的一生
添加新評論